标题 | 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
内容 |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050300 新闻与传播学 上海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传播学专业是国家2006年批准设立的博士授予点。 新闻传播学科现有全职教授13名,博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1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20名。目前,该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28项,其中国家项目5项。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保持学术交往,互派学生和老师。本学科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7项。 本学科在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传媒制度研究、传媒经济研究、新媒体研究、国际传播研究等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01.中国新闻与传播思想研究(许正林、戴元光、郝一民);02.传播理论(郑涵、戴元光、沈荟);03.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吴信训);04.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张咏华);05.中外传媒制度(郑涵、沈荟);06.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吴信训、张咏华);07.广告与会展(张敏、许正林、查灿长、钟山、沙海林)。 研究方向:01 中国新闻与传播思想研究(许正林、戴元光、郝一民) 02 传播理论(郑涵、戴元光、沈荟) 03 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吴信训) 04 国际传播(张咏华) 05 中外传媒制度(郑涵、沈荟) 06 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吴信训,张咏华) 07 广告与会展(张敏、许正林、查灿长、钟山、沙海林) 指导教师:戴元光、郝一民、沈荟、吴信训、许正林、查灿长、郑 涵、张 敏、张咏华、钟山、沙海林 招生人数:7 考试科目:1. 英语,或日语,或德语,或法语 2. 新闻与传播学理论 3. 中国新闻与传播思想史(01方向);传播理论(02方向);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03方向);国际传播(04方向);中外传媒制度(05方向);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06方向);广告与会展(07方向) 参考书目:《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4版 《传播学通论》戴元光 金冠军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07年版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03年版 《媒体与民主》约翰?基恩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3年版 《欧洲传播思想史》许正林著 上海三联书店05版 (01)《中国传播思想史》金冠军、戴元光主编 交通大学出版社 05年版 (02)《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08年版 (02)《媒介分析技巧》阿瑟.阿萨.伯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5年版 (03)《现代传媒经济学》吴信训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05年版 (03)《中国传媒经济研究1949-2004》吴信训 金冠军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04年版 (03)《经济学》第18版,萨缪尔森著,人民邮电出版社,08年版 (04)《美国新闻史》迈克尔. 埃默里 埃德温.埃默里著 新华出版社01年版 (04)《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81年版 (05)《当代西方传媒制度》,郑涵、金冠军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08版 (05)《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美)林文刚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07年版 (06)《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美)仙托.艾英戈 唐纳德.K.金德 新华出版社 04年版 (06)《电视传播史》郭镇之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0年版 (06)《网络社会的崛起》曼纽尔.卡斯特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01年版 (07)《克莱普纳广告教程》第15版,拉塞尔、莱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6年版 (07)《广告社会学》第1版,拉尼奥著,商务印书馆,98年版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郑 涵 教授,博士。专业:新闻传播学。主要研究领域:传播理论、传媒制度、近现代传媒史。1984年,上海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复旦大学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0年底受聘为助理研究员。1987年至1995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期间,曾参与上海社会科学院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任副秘书长,1988年初至1989年5月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经济与管理调研小组成员,参加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与改革调研。1995年至1998年,在挪威国立奥斯陆大学留学进修,研究文化与传播问题。返国后,在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从教至今,2002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影视学院教授,副院长主持工作,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和文化意识》、《当代西方传媒制度》、《国际传媒政策新视野》(主编)、《亚洲传媒发展的结构转型》(主编)、《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主编),主编《传媒制度论丛》,论文60余万字。曾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王宽诚育才奖。 联系方式:021-56331167, Email:hanzheng@staff.shu.edu.cn 戴元光 教授。专业:新闻传播学。主要研究领域: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社会学、文化传播等。撰写了我国大陆第一部传播学专著,较早提出传播学中国化理论,较早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文化,较早提出重构中国新闻传播理论价值。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重点和一般项目4项,国家教委、省部项目14项。著(主编)有《传播学原理与应用》、《传播学通论》、《传播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撞击下的浮躁与选择》、《中国传播思想史 现当代卷》、《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卷》等15部,发表论文(译文)6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论传播学的中国化》、《论新闻传播的价值重构》、《超越传统,建构诚信的传媒体系》等。曾获省优秀园丁奖、省社科最高奖、省优秀图书奖、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奖、国家优秀教材奖及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社科奖,是上海市教学名师。先后在复旦大学、美国EWC、夏威夷大学等研修。现任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批重点教材《西方传播学评析》首席专家。 联系方式:021-56332733;e-mail:daiyg@shu.edu.cn 吴信训 教授、博士。专业:新闻传播学。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传媒经济学、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中外传播比较研究。两度获国外奖学金及研究基金,公派在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社会信息研究所)及上智大学新闻系留学研究,任客座研究员。曾应聘为清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著有《世界大众传播新潮》、《都市新闻传播学》、《中国有线电视经营论》、《中国传媒经济研究(1949-2004)》、《现代传媒经济学》、《实用电视传播学》、《新闻传播百科全书》、《电影电视词典》等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全国十佳"电视理论工作者,国务院颁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应四川省广播电视厅聘请,兼职参与领导创办了四川有线广播电视台,兼任台长助理。现任上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世界广播电视》及《世界宽带网络》杂志编委。 联系方式:E-mail: xinxunw@yahoo.com.cn 张咏华 教授、博士。专业:传播学。主要研究领域:中外大众传播比较研究、中外网络传播与网络新闻业比较研究、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文化与传播、传媒社会学等。在20多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生涯中,先后撰写出版著述超过120万字,其中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著、教材和译著(包括合作项目)有10部、学术论文有约70篇。代表性专著有:《中外网络新闻业比较》、《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和《大众传播社会学》;学术论文代表作有:《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究项目"传媒转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论我国信息公开实践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经济模式》、《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现状与挑战》、《新形势下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再认识》、《一种独辟蹊径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并曾先后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育基金科研奖、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等。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上海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联系方式:021-56331921;Email:zhang.y05@gmail.com 许正林 博士,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主要致力于传播史论、西方广告理论、宗教史论的教学与研究,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当代西方宗教大众媒介传播态势与影响研究”(08JA860011)国家社科项目“当前西方基督教网络传播态势及其影响研究”( 09BZJ011),国家体育总局项目“中国体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1656SS11064),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批重点教材《新闻编辑》首席专家。主讲课程《新闻编辑》为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出版著作《欧洲传播思想史》《传播理念的核心与边界》《中国新闻史》《新闻编辑》《体育传播学》《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老舍》等,主编《中国广告研究30年文选》《西方广告学经典著作导读》《新媒体新营销与广告新理念》等,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著作《欧洲传播思想史》2006年获上海市第八届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获“2007年上海市育才奖”,2008年9月获“王宽诚育才奖”。现兼任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业发展报告》编委、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联系方式:021-62316681(H,可传真) 021-66135068 (O) E-mail: xzhlsh@126.com 张 敏 (男)教授、博士。专业:传播学。主要研究领域:会展传播、策略传播。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曾赴欧美日澳港台短期访学。现任影视学院教授,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上海会展协会副会长,曾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中国上海2010年世博会咨询专家,主持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上海大虹桥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三方评估、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三方评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会展业发展比较研究等,主编《会展人丛书》、《会展蓝皮书》,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百篇,在国内较早提出广告业现代转型、广告代理实名制、公益广告促进公共传播、品牌内涵在于质量信用与公平、世博促进服务社会转型、会展交往沟通论、会展指数评价等主张,得到业界和学界好评。曾获全国学会优秀著作一等奖,学术论文一等奖,省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名师一等奖等。 通讯方式:021-66121696(H),021-66135068(O),021-66137097(O) Email: sdzhangmin@staff.shu.edu.cn,sdzhangmin@126.com 查灿长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传播学。主要研究方向:西方传媒与现代化,文化传播与现代广告,国际传播与公共关系。1995年至1999年间,先后短期在意大利、美国、墨西哥工作学习。近年主持的研究课题有:澳门基金会项目《澳门早期现代化研究》(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社科项目《奥运后效应: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及其运作模式研究》(2009)等。近年出版的著作有:《转型、变项与传播:澳门早期现代化研究》(2006年),《当代新闻实务》(2007年),《国外高校广告教育研究》(2010年)、《公共关系学》(十一五国家级教材)等。近年在CSSCI期刊上发表《美国的广告教育理念》、《奥运的商业价值与广告效应》、《公益广告的二元性刍议》、《抗战时期的澳门报业》等学术论文20多篇。学术著作获省部级奖项1项。 通讯方式:021-66135068(O),13564956679(手机),Email:chacanchang@126.com 郝一民:笔名郝雨,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新闻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几家大报文化批评专栏作家。 自1987年以来,曾经在《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新闻记者》、《中国电视》、《电视研究》、《中国传媒报告》、《河北学刊》、《上海大学学报》及《二十一世纪》(香港)、《联合文学》(台湾)等海内外数十家核心期刊发表新闻传播学论文百余篇,发表其他类学术文章和文化批评等文章数百篇。在《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研究》和其他学科的有关专辑被转载数十篇。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化的发生与传播》(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新闻学概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告别世纪》(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当代传媒与人文精神》(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新闻学引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新闻学:整体性开拓与重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媒介批评与理论原创》(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新闻,如何改变世界》(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11)等十余部。并曾获河北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提名奖、河北省新闻一等奖,上海市社会科学年会优秀论文奖等各类奖项。 近几年特别集中于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曾经主持《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传承》、《“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现代文化学者专场》、《人文精神再讨论》等国内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具体可查看郝雨博客:http://blog.sina.com.cn/haoyu2012 通讯方式:13391076572,email:haoyu211@sina.com 沈 荟 1997年,安徽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毕业。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人际传播。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及上海市教委课题,聚焦于对民国时期美国驻华记者及其报道的探究;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已参与完成国家哲社项目《中国传媒核心竞争力研究》和上海市哲社项目《境外媒体的进入与上海媒体的机遇与挑战》的研究;参与完成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新闻事业史》的撰写工作。先后在《新闻与传播学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大学》、《新闻记者》等新闻传播学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2005年,参加国际传播学年会(ICA),提交论文并做发言;2006年获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7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2008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 联系方式:021-56333264;Email: shenhui71@hotmail.com 钟 山(男):上海大学荣誉教授、高级经济师,博士。专业:传播学。主要研究领域:会展传播、策略传播、博览会展国家战略。2011年12月起兼任上海会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现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党组成员。历任浙江省服装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厅长、党组书记,浙江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2008年11月任商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0年7月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2013年3月起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党组成员。主要著作多部,如:《国有外经贸企业制度创新》、《新世纪的增长点:私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策研究》、《开放型经济研究分析》、《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新视角》(主编)、《中国外贸强国发展战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新视角》(主编)。发表论文30多篇,如:《关于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关于当前对外贸易形势及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思考》、《淡化所有制形态——中国加入WTO后外贸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ESCP与外贸企业职工持股的实证分析》、《试论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制度创新形式的选择》。 联系方式:sdzhangmin@staff.shu.edu.cn转 沙海林(男):上海大学荣誉教授、高级经济师,博士。专业:传播学。主要研究领域:会展传播、大型活动、博览会展国家战略。2011年12月起兼任上海会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原任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党组书记,现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曾任团市委副书记、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卢湾区长、区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兼编办主任,市府副秘书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中国驻爱尔兰特命全权大使。主要著作多部,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概论》、《上海服务业发展报告》(主编,2010、2011)、《上海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报告》(主编,2010、2011)、《上海商务发展研究报告》(主编,2010、2011)、《上海商务年鉴》(主编,2009、2010、2011、2012)、《上海总部经济及商务布局发展报告》(主编,2010、2011)、《世界商务发展动态》(主编,2011)、《上海贸易机构和中介组织发展报告》(主编,2011)。发表论文20多篇,如:《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两个问题》、《浦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研究》、《完善现代流通体系 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等。 联系方式:sdzhangmin@staff.shu.edu.cn转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