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必看


    初中物理真的都是结合生活很容易得,都非常简单,相信自己,去热爱,然后按类型做习题。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话,成绩自然就好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必看,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必看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1/9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公式:G=g其中g=9.8N/g,它表示质量为1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
    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符号为kg/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kg/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第八章力
    一、力弹力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⑵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
    应校正“0”点。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
    度盘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kg,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kg。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1、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
    减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力与运动
    (1)、二力平衡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为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2)、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式物体的物理属性。
    (3)、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物体所受的力不平衡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l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