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部历史剧,它借古讽今,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真实意愿课文选的《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自,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1)、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群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5)、小岛:象征一个理想的社会。
    《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集《龙?虎?狗》,作者巴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日》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
    《月》通过“我”对寒冷月光入侵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像姮娥一样为改变现状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海燕》是一篇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势力。
    《组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即《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爱情和博爱精神的赞美,也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和炎热的衷肠。
    《雨之歌》用拟人手法,以雨的自述的形式,描述了雨滴在大自然中的运行、变化过程,颂扬了雨滴带给自然界的种种好处,歌颂了雨滴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博大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生活的美,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蕴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精神。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初二上册语文第6单元知识点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人名)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称谓)。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初二语文知识点整理
    《观刈麦》
    1、本诗从格律上,这是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上,这是一首叙事诗。
    2、白居易的叙事诗善于刻画人物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有悖于常情的心情,请从本诗中摘出这样的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虽说烈日炎炎,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人都筋疲力尽了,但还是只想着抓紧夏天白昼长多干点活。这里人物的心理跟环境是对立的,这样的描写能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思想。
    3、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所展现的劳动场景。
    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脊背,被灼热太阳光烧烤得油黑发亮。
    4、赏析“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
    这段议论抒情句,通过官吏舒适富裕与农民辛苦贫困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诗中最能体现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6、描写母子给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7、描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而换来的丰收的句子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8、“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处来?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