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简短小故事最新10篇


    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品质,是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做的,而不是让我们光说不做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诚信的简短小故事最新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诚信相关内容推荐↓↓↓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
    关于诚信的好句好段摘抄
    诚信的话题作文600字5篇
    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500字五篇
    
    诚信的简短小故事1
    东汉时期,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高尚,最讲信用,对他十分仰慕。
    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我死后希望你能对我的妻儿多多给予照顾。”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
    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了。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过得很贫困,便亲自去探望,送给他们许多财物。以后的日子里也对他们很关心,就像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朱晖的儿子朱颉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并没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后怎么对他的家人关怀备至呢?”朱晖回答说:“张堪生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会这么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
    诚信的简短小故事2
    秋天已到,父亲在果园里收苹果。九岁的儿子在一旁觉着无聊,于是请求父亲,也要收苹果。
    儿子好像天生的爬树高手,轻松地爬上果树,钻进茂密的枝叶里。辛劳了一番后,正欲顺着树干爬下来,却被父亲喊住:“爸爸给你讲个故事,你再下来。”儿子觉得新奇,心想自己还从未趴在树上听过故事呢。
    “从前有一对父子也是在农场里收果实,也是儿子在树上摘父亲够不到的。果实摘完后,父亲伸出双臂诚恳地说,跳下来吧,我接住你。儿子很高兴,向着父亲宽厚的臂膀跳了下来。谁知父亲突然收回双臂,儿子则掉在地上。那果树不高,地上又有草,是不会摔伤的,但还是有些疼。儿子爬起来问父亲为什么骗他?父亲缓缓地说,我只想告诉你,父亲的话尚且有不可信的时候,何况是别人呢?”
    父亲讲到这里,对树上听得津津有味的儿子说:“我们也做个游戏,你跳下来,爸爸接着你。”儿子犹豫不定,晶晶亮的眸子里投出似信非信的目光。父亲面带微笑,振动着双臂。儿子沉默了一会儿,闭上眼睛,紧咬嘴唇,跳了下去……
    一双大手有力地抱住了儿子,儿子兴奋地睁开眼。父亲把儿子放在地上,抚摩着儿子的头说:“别人的话尚且可信,更何况是父亲的呢?我只是想告诉你,做人,无诚不立,无信必失。诚信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品质,如果你失去了它,生命将会黯然失色。你懂了吗?”
    儿子充满感激地望着父亲。
    诚信的简短小故事3
    有一位出名的老锁匠,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老锁匠为人正直,每修一把锁他都告诉别人:“如果你家发生了盗窃,只要是用钥匙打开的家门,你就来找我!”
    老锁匠挑了两个年轻人,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但两个人中只能有一个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有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
    老锁匠宣布二徒弟为接班人。大徒弟不服,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诚信的简短小故事4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我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的简短小故事5
    一个顾客走进了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个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几个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方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地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去谈这种生意去。
    这时,顾客露出了微笑并满怀敬意地握住店主的手说:“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诚信的简短小故事6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我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十分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适宜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的简短小故事7
    在胡庆余堂,有一块横匾,上面有胡雪岩亲手写的“戒欺”两个大字,横匾挂在店堂大厅内引人注目的地方。谈起这块“戒欺”横匾,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一次,胡庆余堂的紧俏药虎骨追风膏缺货了,经理余修初便找专管药材的邹文昌问原因。邹文昌认为,虎骨追风膏的主要原料是虎骨,而虎骨现在缺货,所以他想用豹骨代替虎骨。余修初心想:这怎么能行呢?这不是砸胡庆余堂的招牌吗?余修初始终不答应。
    “做生意要懂得灵活变通嘛,我们暂时用豹骨代替,先满足市场需求,等虎骨到货,马上就换用虎骨。不然,别人会小看咱们胡庆余堂的。”邹文昌用胡庆余堂的信誉来威胁余修初,余修初只好默默不言。
    邹文昌见余修初的思想略有些动摇了,于是便趁机说:“豹骨的药效也不差,一般人看不出来,只有你、我知晓。”
    听他这么一讲,余修初动摇了,于是邹文昌便生产出假的虎骨追风膏。胡雪岩得知此事后,认为邹文昌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胡庆余堂的声誉,气愤不已。马上便将邹文昌辞退了,并当场写下“戒欺”堂训,还在横匾旁写下一块条幅:“药业关系到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炮制务精”等。
    后来,胡雪岩还将自己在胡庆余堂的办公室取名为“耕心草堂”,用意很明显,田要耕,地要耕,心田更要耕,只有常耕心田,邪念、欺骗等杂草才不会丛生,才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商人。
    因为有“戒欺”的堂训,胡庆余堂的伙计便丝毫不敢有一点欺骗行为了。经过几年的发展,胡庆余堂成为名扬天下的老字号药店。民间一直有“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的说法,它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相互映衬,得到广大顾客的信赖,胡雪岩本人因此获得了“江南药王”的美誉。
    人们在生意场上爬摸滚打,起早贪黑地终日苦干,是为了赚钱,赚钱越多越好。但是,赚钱也有赚钱的“道儿”。那些靠“宰”客赚钱的人,经商之路只能越走越窄,直至走到尽头。
    诚信的简短小故事8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诚信的简短小故事9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它看似不会像法律一样严肃刻板,让人一望而生畏,不敢轻易触及,而当我们自作聪明地想绕开它的时候,收获的必定是苦涩的果子。这样的例子我也见过不少。
    我们村子以前有个爱说谎话的人,外号就叫“谎张三”,每天不说几句谎话就觉得浑身不得劲。一次下地干活,在巷子被几个年轻人拦住,一定要他编个谎话再走。他把脸一绷,煞有介事地说:“让开!哪里还顾得上这事,汾河涨大水,把上游的木材、西瓜都冲下来了,好多人都在河岸上争抢呢!”说完急匆匆走了。几个年轻人信以为真,跑到河岸一看,哪里有什么木材、西瓜,汾河根本就没有发什么大水。
    “谎张三”以为骗人取乐是很轻松好玩的事,可生活常常也会反过来跟他开玩笑。有一年,他儿子在外头谈了个对象,女方家的人暗里到我们村察访,随意问起一个村民:“你们村的某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村人也不是故意,顺口答道:“你问的是‘谎张三’某某吧,人倒是个勤快人,就是嘴里没实话,十句里头难有一句真的。”他儿子对象的事可以想见,那家人回去后将女儿管起来,再不让跟“谎张三”的儿子来往了。
    知道一个身边的人,在街面上开着个小商店,说起自己以假货骗人的事,居然以此为荣。向人说起她十二岁的儿子如何巧妙地把假烟卖给顾客,说得眉飞色舞,一脸自豪。她几次说道:“我儿子真是太聪明了。”可是骗过一时,骗不过永久,最后他们的门店开不过一年,渐渐生意冷淡,终于关门。
    关于身边的诚信故事,我所知道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正是这些小事,在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让我知道了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诚信的简短小故事10
    李勉是唐朝人,从小喜欢读书,并且注意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培养出了诚信儒雅的君子风度。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从不贪取不义之财。
    有一次,他出外学习,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经常在一起谈论古今,讨论学问,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这位书生突然生病,卧床不起。李勉连忙为他请来郎中,并且按照郎中的吩咐帮他煎药,照看着他按时服药。一连好多天,李勉都细心照顾着病人的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可是,那位书生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地恶化下去了。看着日渐虚弱的朋友,李勉非常着急,经常到附近的百姓家里寻找民间药方,并且常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挖药店里买不到的草药。
    一天傍晚,李勉挖药回来,先到朋友的房间,看见书生气色似乎好了一些。他心中一阵欢喜,关切地凑到床前问:“哥哥,感觉可好一些?”
    书生说:“我想,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可能是回光返照,临终前兄弟还有一事相求。”
    李勉连忙安慰道:“哥哥别胡思乱想,今天你的气色不是好多了么?只要静心休养,不久就会好的。哥哥不必客气,有事请讲。”
    书生说:“把我床下的小木箱拿出来,帮我打开。”
    李勉按照吩咐做了。
    书生指着里面一个包袱说:“这些日子,多亏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是一百两银子,本是赶考用的盘缠,现在用不着了。我死后,麻烦你用部分银子替我筹办棺木,将我安葬,其余的都奉送给你,算我的一点心意,请千万要收下,不然的话兄弟我到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宁的。”
    李勉为了使书生安心,只好答应收下银子。
    第二天清晨,书生真的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遗愿,买来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剩下了许多银子,李勉一点也没有动用,而是仔细包好,悄悄地坦在棺木下面。
    不久,书生的家属接下李勉报丧的书信后赶到客栈。他们移出棺木后,发现了陪葬的银子。都很吃惊。了解到银子的来历后,大家都被李勉的诚实守信不贪财的高尚品行所感动。
    后来李勉在朝廷做了大官,他仍然廉洁自律,诚信自守,深受百姓的爱戴,在文武百官中也是德高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