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的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的化学知识点1
    一、概念判断: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
    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
    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高二的化学知识点2
    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
    1.1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1)特点
    ①单体分子含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
    ②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组成相同;
    ③反应只生成聚合物。
    (2)加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将链节写在方括号内,聚合度n在方括号的右下角。由于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表示。
    (3)加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①均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只有一种。
    ②共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有两种或多种。
    1.2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
    (1)特点
    ①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
    ②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不同;
    ③反应除了生成聚合物外,还生成小分子;
    ④含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聚合物呈线型结构。
    (2)缩合聚合物(简称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3)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单体的物质的量与缩聚物结构式的下角标要一致;要注意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一般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n-1)。
    ①以某分子中碳氧双键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基团中的活泼氢原子结合成水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②以醇羟基中的氢原子和酸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③以羧基中的羟基与氨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H2O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1.3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比较
    2.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确定
    2.1加聚产物、缩聚产物的判断
    判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时,首先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判断方法是:
    (1)若链节结构中,主链上全部是碳原子形成的碳链,则一般为加聚产物;
    (2)若链节结构中,主链上除碳原子外还含有其他原子(如N、O等),则一般为缩聚产物。
    2.2加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
    (1)凡链节的主链中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聚合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可。
    (2)凡链节的主链中有四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且链节无双键的聚合物,其单体必为两种,在正中央划线断开,然后两个半键闭合即可。
    (3)凡链节的主链中只有碳原子,并存在5结构的聚合物,其规律是“有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划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单双键互换。
    2.3缩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
    (1)若链节中含有酚羟基的结构,单体一般为酚和醛。
    (2)若链节中含有以下结构。
    (3)若链节中间含有1部分,则单体为酸和醇,将2中C―O单键断开,左边加羟基,右边加氢即可。
    (4)若链节中间含有4部分,则单体一般为氨基酸,将5中C―N单键断开,左边加羟基,右边加氢。
    高二的化学知识点3
    1.原电池的定义
    电能的把化学能转变为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传给氧化剂,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从而形成电流。
    3.构成条件
    两极、一液(电解质溶液)、一回路(闭合回路)、一反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4.正负极判断
    负极: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一般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一般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
    判断方法:
    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注意:Cu-Fe(Al)与浓HNO3组成的原电池以及Mg-Al与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例外。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④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电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电极为正极
    ⑤根据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内的电解质溶液,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
    5.电子、电流、离子的移动方向
    电子:负极流向正极
    电流:正极流向负极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6.电极反应式(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Cu):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Zn+Cu2+=Zn2++Cu
    7.原电池的改进
    普通原电池的缺点:正负极反应相互干扰;原电池的电流损耗快。
    ①改进办法:
    使正负极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让原电池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进行反应,用导体(盐桥)将两部分连接起来。
    ②盐桥:
    把装有饱和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的玻璃管叫做盐桥。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③盐桥的作用:
    盐桥是沟通原电池两部分溶液的桥梁。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
    a.盐桥中的电解质溶液使原电池的两部分连成一个通路,形成闭合回路
    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④盐桥的工作原理:
    当接通电路之后,锌电极失去电子产生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并在铜电极表面将电子传给铜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铜原子。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带上了负电,从而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导致原电池不产生电流。
    盐桥中的钾离子进入硫酸铜溶液,盐桥中的氯离子进入硫酸锌溶液,使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锌溶液均保持电中性,使氧化还原反应得以持续进行,从而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说明】盐桥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氯化钾的流失,需要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浸泡,以补充流失的氯化钾,然后才能正常反复使用。
    ⑤原电池组成的变化:
    原电池变化:改进后的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电解质溶液在两个半电池中不同,两个半电池中间通过盐桥连接。
    改进后电池的优点:原电池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高二的化学知识点4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PH的变色范围
    -橙<3.1红色3.1——4.4橙色>4.4-
    酚酞<8.0无色8.0——10.0浅红色>10.0红色
    石蕊<5.1红色5.1——8.0紫色>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I->Br–>Cl->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CO32-+2Al3++3H2O=2Al(OH)3↓+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2H2O==H2↑+Cl2↑+2KOH
    配平:2KCl+2H2O==H2↑+Cl2↑+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Pb–2e-→PbSO4PbO2+2e-→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阴极:PbSO4+2e-=Pb+SO42-
    阳极:PbSO4+2H2O-2e-=PbO2+4H++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4(+4价的S)
    例:I2+SO2+H2O=H2SO4+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HClO4(高氯酸)—是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38.9C。),;熔点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高二的化学知识点5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
    (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
    (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
    (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
    (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
    (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共同知识点: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
    (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
    (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O2=CO2
    不充分燃烧:2C+O2=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S+O2=S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体。
    相关知识点:
    (1)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2)在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碱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3Fe+2O2=Fe3O4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相关知识点:
    (1)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在铁丝下方挂一根点燃的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
    (3)等火柴快燃尽在伸入集气瓶中,太早,火柴消耗氧气,铁丝不能完全燃烧;太晚,不能引燃;
    (4)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避免灼热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4P+5O2=2P2O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
    相关知识点:可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H2+O2=2H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
    相关知识点:
    (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