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1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2
    氯及其化合物,SiO2+2NaOH==Na2SiO3+H2O,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H2SO3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3
    一、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二、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三、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4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5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