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不同地区的重阳节习俗有哪些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除了本身的经济优势外,还有深厚的人文环境,即使同在广东省,同一个节日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过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广东地区重阳节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广东不同地区的重阳节习俗有哪些
    广州
    番禺人把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每当重阳来临,人们便三五成群或全家结伴来到莲花山、白云山、大夫山、滴水岩、十八罗汉山等登山览胜。许多都是在重阳日到来的前夜就开始登山,并备好食物和帐篷,露宿山顶,等待日出。
    连川
    在重阳节这一天,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怀集
    广东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远
    清远连州保安镇的重阳“大神”盛会已持续千百年。每到重阳日家家户户贴门对,村村寨寨结彩门。盛会最引人注目的是“抬大神”、“踩八卦”、“摇高神”、“扮故事”等节目。
    佛山
    佛山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旧时的重阳节,扫墓人士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带上祭品上山拜祭先人。而今的重阳节则由上山扫墓祭祖演变为家中祭祖。
    惠州
    重阳放纸鹞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重阳节的原型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七宿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七宿也开始在西方落退;冬天万物伏藏,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江南部分地区的重阳祭灶(家居的火神)习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