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范文
    高一化学在整个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很重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一
    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二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_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
    1N2O2灼热的铜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
    2CO2H2SCuSO4溶液洗气
    3COCO2NaOH溶液洗气
    4CO2CO灼热CuO用固体转化气体
    5CO2HCI饱和的NaHCO3洗气
    6H2SHCI饱和的NaHS洗气
    7SO2HCI饱和的NaHSO3洗气
    8CI2HCI饱和的食盐水洗气
    9CO2SO2饱和的NaHCO3洗气
    10炭粉MnO2浓盐酸(需加热)过滤
    11MnO2C--------加热灼烧
    12炭粉CuO稀酸(如稀盐酸)过滤
    13AI2O3Fe2O3NaOH(过量),CO2过滤
    14Fe2O3AI2O3NaOH溶液过滤
    15AI2O3SiO2盐酸`氨水过滤
    16SiO2ZnOHCI溶液过滤,
    17BaSO4BaCO3HCI或稀H2SO4过滤
    18NaHCO3溶液Na2CO3CO2加酸转化法
    19NaCI溶液NaHCO3HCI加酸转化法
    20FeCI3溶液FeCI2CI2加氧化剂转化法
    21FeCI3溶液CuCI2Fe、CI2过滤
    22FeCI2溶液FeCI3Fe加还原剂转化法
    23CuOFe(磁铁)吸附
    24Fe(OH)3胶体FeCI3蒸馏水渗析
    25CuSFeS稀盐酸过滤
    26I2晶体NaCI--------加热升华
    27NaCI晶体NH4CL--------加热分解
    28KNO3晶体NaCI蒸馏水重结晶.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三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四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氧化还原反应】
    1.(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Fe3+的检验:(_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N2+3H2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装置:与制O2相同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
    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制取_第一步)
    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7.铜与浓_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铜与稀_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碳与浓_应:C+4HNO3=CO2↑+4NO2↑+2H2O
    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
    ②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Cl-、Br-、I-离子鉴别】
    1.分别滴加AgNO3和稀_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_淀的为Br-;产生_淀的为I-
    2.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