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三语文的知识点 |
范文 | 高中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小编为你准备了高三语文知识点,希望助你一臂之力!能让你获取成功! 高三语文知识点1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高三语文知识点2 《鸿门宴》 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杯杓(“杯杓”同“杯勺”)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者(“不”通“否”)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啗之(“啗”同“啖”吃)参乘(“参”同“骖”) 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入前为寿(走上前)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 寿毕(敬酒) B名词作状语 发上指(向上)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E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今事有急(急事,紧急状态)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句式解析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籍何以至此) 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沛公军霸上∕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长于臣∕因击沛公于坐∕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得复见将军于此 (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为(省介词宾语“之”)击破沛公军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比较…哪一个…”)何辞为(“为什么…呢”) 重点词语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很快就消逝。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礼尚往来:礼仪上重在有来有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很体面,有气派。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高三语文知识点3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⑥表恢复的:复、还 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29、表朝见的:朝、觐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