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测试试题(有答案) |
范文 | 中国近代史中的几次改革运动对新中国都有这重大意义,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二历史戊戌变法测试试题(有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测试试题(有答案) 专题测评 一、选择题 1.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 )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解析:准确理解“商战”的含义,就能看到其根本目的。 答案:D 2.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解析: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B项是维新派的思想,C项是革命派的思想,D项是顽固派的思想。 答案:B 3.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组织保国会 ②创办《万国公报》 ③第一次上书光绪帝 ④发起公车上书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解析: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1895年7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1898年,组织保国会。 答案:A 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解析:“民主”“民权”是资产阶级的主张,而四个选项同资产阶级有关的只有C项。 答案:C 5.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 解析:C项使一部分顽固派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触及其利益。 答案:C 6.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解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核心主张就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明确了这一点,本题就十分容易选择了。 答案:D 7.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 ( )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一败一成,是由两国的不同国情所导致的。 答案:C 8.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 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 C.将人事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 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解析: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并非受到慈禧太后指使,而是由他的反动本质和两面三刀的做人原则所决定的。 答案:D 9.戊戌六君子不包括(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刘光第 D.康广仁 解析: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 答案:B 10.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解析:解题关键是把戊戌变法的目的和历史意义区别开,并对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的最终失败,可排除A、B两项。改良运动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因未改变社会制度,其作用是有限的,而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到启蒙作用,影响?深远。? 答案:D 11.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 )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解析:从客观上看,戊戌变法是在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的。 答案:C 1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破坏维新变法的手段有( ) ①刺杀维新志士、阻挠变法 ②慈禧太后牢牢掌握用人权 ③与洋人勾结镇压维新变法 ④发动政变、废除新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①④与史实不符,“刺杀”不当,新法并未完全废除。 答案:C 13.(2004江苏高考8)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文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解析:以年代为重要依据,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D。 答案:D 14.“公车上书”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 ) A.“迁都定天下之本” B.“下诏鼓天下之气” C.“变法成天下之治” D.“练兵强天下之势” 解析:根据维新派的根本主张是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之的基本特点分析。 答案:C 15.1896年以后成为宣传维新思想重要阵地的报刊是…( ) 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强学报》 D.《时务报》 解析:《中外纪闻》前身是《万国公报》,它与《强学报》都于1896年被查封或停刊。1896年《时务报》创办,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图片 图1 图2 图3 图4 请完成: (1)图1、2、3人物分别是谁? (2)四幅图中人物在宣传维新变法方面各有哪些主要活动和主张? (3)他们的维新活动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了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主张及其历史影响,属识记内容。 参考答案:(1)图1、2、3人物分别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2)康有为提出人类社会进化三个阶段理论,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阐述变法理论;1895年组织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梁启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文章,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培养人才、发展近代工业的主张。严复发表《原强》等文章,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创办《国闻报》,介绍《天演论》,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释维新变法主张。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参与时务学堂,创办《湘报》、学会等。 (3)维新活动起到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促成了维新变法新局面的形成。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出自一位维新志士之口,他是谁? (2)与他同时遇难的还有什么人?后来历史上对他们怎样称呼? (3)上述材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精神? 解析:此题变相考查“戊戌六君子”的相关史实,把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作答。 参考答案:(1)谭嗣同。 (2)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 (3)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决心和精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俱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后(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佞生心。陈涉辍耕于垄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怎样的态度? (3)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解析:题目把中外历史密切结合,又考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1)主张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2)仇视农民阶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政治制度改革上不彻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未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