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研究生招生思政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初试复试考试大纲
内容
    一、考试要求
    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必要性、重要性、历史过程及重要成果,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关知识和原理,解读党的有关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观察有关社会现象,分析有关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思路。
    二、评价目标
    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本科目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本科目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科目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三、考试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江泽民“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四、参考书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时间:3小时 总分:100分)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