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怀化学院科技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引进汇总表 |
创新平台名称 |
拟引进人才情况说明 |
资源植物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一)学科带头人:1、数量:1;2、专业:植物学或相近专业;3、专业方向:资源植物遗传育种与栽培方向;4、要求:除满足引进对象相应条件外,还有从事道地中药材、地方特色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道地中药材、地方特色植物栽培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丰富经历。 |
(二)学术骨干:1、数量:1;2、专业:植物学或相近专业;3、专业方向:资源植物综合利用方向;4、要求:除满足引进对象相应条件外,有从事道地中药材、地方特色植物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丰富经历。 |
(三)优秀博士(后):1、数量:2;2、专业:植物学或相近专业;3、专业方向:资源植物遗传育种与栽培方向(1人),资源植物综合利用方向(1人);4、要求:相应研究方向要求同上。八、人才引进待遇:遵照怀化学院2014年11月5日下发的“关于印发《怀化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的通知”执行。 |
管理科学研究中心 |
专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方向。要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课题,在本方向发表权威期刊3篇以上的博士、教授 |
民族文化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
专业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民族语言。专业二:音乐学、舞蹈学,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专业三:美术学,研究方向为:民间艺术、艺术遗产。专业四:设计学,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与创意开发、产品设计。专业五: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研究方向为:专门史、西南少数民族史、西南山地民族文化考古。专业六:民族学、社会学,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影视人类学 |
光电信息与智能控制工程中心 |
1、 专职教师岗位:专业: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工程、精细农业系统、智能系统与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农业智能检测与先进传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与智能农业、农业生物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控制科学与工程。要求:博士学位 |
2、 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岗位:专业: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工程、精细农业系统、智能系统与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农业智能检测与先进传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与智能农业、农业生物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控制科学与工程。要求:博士教授,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上;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权威期刊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8篇以上(SCI收录);年龄55岁以下。 |
材料技术工程中心 |
专业一:高分子材料类1人。专业二:材料成型与加工类1人。专业三:无机非金属材料类1人。以上人才要求:博士(含博后),年龄40以下,具备在本专业一区发表研究论文的能力;近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同一研究方向,发表研究论文影响因子累积10及以上;已获得国家自科基金(含青年基金)资助的。专业四:材料成型与加工类:1人。专业五:材料测试与分析:1人。以上两人要求:博士(含博后),年龄40以下;或优秀的硕士,年龄30以下。 |
商贸经济研究中心 |
应用经济学类,专业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金融学、数理金融、金融工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