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如何学好数学对今后的能力养成十分重要,。小编在此整理了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 + 加数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 + 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 步骤: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 或 3 × 4 = 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数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长们平时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写字姿势。家长督促他们写作业,及时检查他们的作业,发现没学会的知识要及时给他们讲解,每天的作业认真完成是学习的基本保障。对于学习相对落后的同学,我总是利用课外时间给他补,但是,课外时间有限,需要补课的学生较多,老师的精力也有限,这就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有时候,一个孩子忽然学习进步很大,老师就感到很欣慰,一旦孩子学习退步了,一问原因,一般就是家长最近很忙,没时间管他。学生学习退步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老师不希望有一个学生掉队。
    2、利用生活知识教学。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学生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3、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指望其他同学。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