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及格”的父母吗?别担心,这可能是最好的一种形式


    对父母来说,最糟心的事情是什么?你是否会因为孩子的不听教、不争气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错了?其实“不及格”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不及格”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
    龙应台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事实,的确如此。
    01
    对父母来说,最糟心的事情是什么?
    很多父母的答案是:我辛辛苦苦大半辈子,
    养出来的儿子却是个窝囊废。
    很多父母确实很辛苦,连葵花子都要给儿子嗑好,
    很多孩子也确实很窝囊,和女友约会都要带上自己的妈。
    我小姑就这样:
    剥虾、挑刺、碎瓜子这种事情就不用说了,
    儿子读小学的时候,他妈还要满屋子追着喂饭,
    一顿饭能吃三个小时,都能赶上下一顿。
    有一次来我家玩,和我睡一块,
    早上我叫他起床,他说他不会穿衣服,
    我不信:“你开玩笑吧,你都读六年级了,不会穿衣服?”
    他依然不动。
    过一会儿,他妈笑眯眯地走进来了,把儿子抱了起来,
    一件一件地帮他把衣服穿好,
    惊得我眼珠子都掉下来了,他又不是残废。
    从小到大,他就没离开过父母的身边,
    儿子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他妈不放心,也要跟着去。
    在大学的旁边租了个房子,天天内裤都帮忙洗好。
    儿子恋爱了,两人第一次约会去吃海鲜,
    姑娘先到,然后她震惊地看到他把他妈也带来了。
    更震惊的是,从上菜开始,他妈就一直不停地给他剥虾,
    一口虾,一口饮料,还亲自送到嘴里。
    可怜小姑娘从没见过这场面,
    饭都还没吃完,就跑了,简直是太恐怖。
    大学毕业好几年,找了几份工作,
    要么嫌苦,要么嫌工资低,干了几天就跑了,
    干脆跑回老家坐吃等死。
    没有老婆,也没有工作,连做个饭都不会,
    据说就王者荣耀打得还可以。
    小姑每天愁眉苦脸,怎么也想不通:
    “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孩子才这么没出息!”
    02
    这哪里是做得不够,分明是做得太多!
    这样父母太多了,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
    舍不得让孩子受半点委屈,被蚊子咬了口,
    都要送到大医院做个检查,生怕得了什么传染病。
    (1)家务不用做
    不少妈妈抱着这样的心态:
    “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
    或者
    “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洗个碗,怕伤手;
    拖个地,都跌倒;
    就连点个蚊香,都怕被烧着。
    当然,孩子的内裤从小到大都会帮忙洗好。
    ·零花钱不用愁
    “妈妈,我要买这个。”
    “买!”
    “妈妈,我要买那个。”
    孩子没零花钱了,给!
    要10块,给!要100块,也给!
    每个月给多少?
    不知道!
    孩子的钱都花哪里去了?
    (2)跌倒了有人扶
    孩子跌倒了,一群人跑过去抱;
    天气变凉了,衣服立马就套上了;
    孩子有点发热了,立马上大医院;
    孩子咳嗽了,立马想到肺炎;
    一不小心受了点委屈,
    全家人都要急得团团转。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现在是,摔个跤都紧张得怕出事。
    ·做错了有人护
    “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
    “有必要和孩子较真吗?”
    “你们小时候,还没他这么听话呢!
    欺负小朋友,那都是别人家孩子不懂事;
    被老师批评了,那都是老师偏心没长眼;
    就算是拿了别人的东西,
    那也是“就这么点东西,拿了会死?”
    (3)连人生都被安排得妥妥贴贴
    大至人生志向:
    “我儿子长大后要考公务员,当大官,当有钱的官!”
    “我儿子长大后要回家继承我的棺材铺!”
    “我儿子长大后要把隔壁老王家的女儿娶过来!”
    小至头发的长短、离家的距离、外出的时间,
    甚至内裤的颜色都由妈妈决定。
    03
    为了践行中国好父母主义核心价值观,连老命都拼了。
    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中国父母一定要给101分,
    或者1001分、10001分!
    但问题是,父母付出这么多,效果怎么样呢?
    (1)自理能力差
    国内最大的社区平台家长帮联合好未来公益基金会发布
    《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指出:
    当孩子从幼儿园步入中小学,
    家长对孩子生活问题的焦不但没有减少,
    反而从47%上升到70%:
    70%的孩子生活懒散、58%的孩子有拖延症、
    53%的孩子粗心马虎……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说:
    “生活自理能力差已成当下中国孩子的短板”
    (2)逆商低
    因为爸爸不让看电视,
    孩子跳楼自杀;
    因为老师没收了手机;
    因为被小学五年级的女生拒绝,
    孩子跳楼自杀
    ……
    近年来,孩子自杀的事件越来越多,
    年纪越来越低
    “抗挫能力实在是太低了”学者昂峰表示。
    俞敏洪说,父母给孩子传递逆商,比要求他考好大学要重要得多。
    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赢得漂亮
    逆商低,还没跑就已经注定是失败了。
    (3)财商低
    有人对东亚几个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
    和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相比,
    中国城市孩子的零花钱绝对金额最多,
    而财商教育却是最低,
    甚至还不如落后的越南。
    信诚人寿保险曾联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做过调研,
    在中国,34.%的孩子对自己花过的钱是一笔糊涂账,
    只有15.6%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的钱花在了哪里,
    只有19%的孩子选择将零花钱存入银行。
    在英国,这个数据是1/3,德国是1/2。
    最主要的原因的是家庭理财教育的缺失,
    甚至连家长自身的都不会理财。
    大部分家长认为,所谓的理财教育就是
    “懂得珍惜劳动果实”而已。
    (4)缺乏主见
    去超市购物,选来选去总是拿不定主意;
    出去旅行,什么带什么不带,总是犹豫不决;
    文理分科,最后还得自己的父母拍板;
    甚至填志愿,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到后面可能是:
    上哪工作,听父母的,
    娶哪个姑娘,听父母的,
    生几个孩子,听父母的,
    就连哪天和老婆啪啪,都得听父母的
    难怪妈宝男无处不在。
    04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木木对父母小时候的“绝情”特别深刻,
    尤其是不小心跌倒了,印象中父母从来没有就没有过来扶过,
    有时候哭了大半天都没人搭理,最后只得屁颠屁颠地自个爬起来。
    那时候屋外面都是泥地,
    每天就在泥地里爬来爬去,
    每到晚上,衣服上、手上、脸上就都是泥巴,
    甚至还会不小心被划出血,
    父母就当没看见,每天照例换套衣服就了事了,
    要是渴了,就直接打开门口的水龙头,
    把嘴靠过去大口大口地喝,
    喝着可过瘾了,
    竟也从来没有拉过肚子,而且现在肠胃特别好。
    有时候都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父母亲生的,
    长大后才发现,父母看似绝情,
    却无形之中却锻炼了自己的逆商,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在别人眼里是多么艰难多么痛苦的事情,
    对木木而言,不过是云淡风轻罢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
    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
    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碍孩子的成长,
    原来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
    (1)让孩子做家务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
    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做家务的相比,
    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做家务,是孩子成为精英的第一步。
    从三岁开始,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了:
    ·自己丢垃圾、收拾玩具、刷牙、整理床铺、自己穿衣服;(3-4岁)
    ·摆碗筷、收拾饭桌、清洗蔬菜;(4-7岁)
    ·自己上学、打扫房间、垃圾分类;(6-8岁)
    ·使用电饭煲、洗碗;(7-9岁)
    ·会做简单的饭菜、用洗衣机洗衣服。(8-10岁)
    (2)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
    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
    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逆商高的孩子,未来一定不会太差。
    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保罗·斯托茨给出了六点建议:
    1.鼓励教育,尽可能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2.包容放错,告诉孩子享受过程,而非结果;
    3.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世面很重要;
    4.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培养孩子正视失败和分析原因的能力;
    5.情绪控制教育额,不要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发脾气;
    6.长跑,长跑是训练耐力最有效果的方式。
    (3)让孩子学会理财
    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总干事王胜说:
    “5-6岁是比较适合进行财商教育启蒙的黄金年龄。”
    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理解要完成一件事,需要考虑
    “目标-资源-计划-行动”之间的联系。
    目标
    比如包一次饺子;
    资源
    需要的材料:面粉、蔬菜、鸡蛋等。
    计划
    即如何根据现有资源,制定达成目标的计划,列出预算;
    行动
    最后则是一起动手实施,达成目标。
    其实就是让孩子明白如何制定目标,如何盘点资源,
    再如何根据现有资源做出合适的计划,
    预算多少?手头的钱有多少?不够的话怎么办?
    久而久之就慢慢形成了如何最有效的分配资源和金钱。
    (4)让孩子远行
    永远不要把孩子禁锢在自己的身边,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
    你的孩子终将会选择离你而去。
    你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目送他们远行,
    就像龙应台说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边,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
    “不必追!”
     
    1.父母孩子教育心得:父母有原则,孩子有规矩
    2.父母如何给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什么是正确的育儿方法?
    3.父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4.各国父母教育孩子方法
    5.父母与孩子的高效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