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重要基础知识点


    面对化学高考,我们在复习中可以按高考要求及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复习计划,抓住考点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化学高考重要基础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化学元素周期律
    第一片:概述
    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决定因素:周期表中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内容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逐渐增加至稳定结构
    电子层数逐渐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元素化合价
    最高正价从+1逐渐增加到+7(一、二周期除外)从第ⅣA族出现-4逐渐增加至-1,最后以0价结束
    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相同,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
    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1)
    1.化合价知识:
    ⑴数值是化合物中原子得失电子(离子化合物)或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化合物)的数目
    ⑵单质化合价为0,但化合价为0的不一定是单质,如HCHO、C2H4O2中的C的化合价等(也可能是分数→氧化数)
    ⑶金属只有正价,有负价的一定的非金属
    ⑷主族元素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F、O除外)
    ⑸F是唯一没有正价的元素(O有+2价,OF2)
    ⑹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
    ⑺通常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⑻共价化合物中,若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的原子,为8电子稳定结构。
    2.粒子(包括原子和阴、阳离子)半径大小对比:通常情况是:先对比电子层数,电子层数愈多,其半径愈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再对比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愈大,其粒子半径愈小。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2)3.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对比
    ⑴金属性强弱对比标准:
    ①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靠前的金属金属性强
    ②利用元素周期表判断:周期表中同周期靠前、同主族靠下的金属,金属性强
    ③和水或酸反应产生氢气剧烈的金属性强
    ④置换反应中,被置换的金属,金属性弱
    ⑤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
    ⑥电解池中阴极优先放电(即氧化性强)的金属阳离子的金属性弱(Fe3+→Fe2+例外)
    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的金属,金属性强。
    ⑧电负性小、第一电离能低的,金属性强。
    ⑵非金属性强弱对比
    ①非金属单质和氢气化合的难易,越容易化合的,非金属性强
    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的,非金属性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的,非金属性强
    ④置换反应中被置换出来的非极性,非金属性弱
    ⑤周期表中,同周期靠后的,非金属性强;同主族靠上的,非金属性强。
    ⑥电负性大、第一电离能高的,非金属性强
    ⑦对应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的,非金属性弱。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3)
    4.物质熔沸点高低对比
    ⑴不同晶体类型间的对比:一般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间差别较大,很少对比,通常高于分子晶体。
    ⑵同类晶体之间的对比
    ①原子晶体间:原子半径小的,共价键长短,键能大,熔沸点高
    ②离子晶体间: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能越强,熔沸点越高
    ③分子晶体间:
    A.看有无氢键,有氢键的熔沸点高。无机物有HF、H2O、NH3,有机物有低级的醇和酸。
    B.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量越大,分子间引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C.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分子量接近的,分子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
    D.同分异构体间:链烃及其衍生物,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芳香烃的两个取代基时,邻、间、对位熔沸点降低。
    ④金属晶体:差别较大,通常是价电子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⑤合金的熔沸点一般是比任一组分的熔沸点都低。
    ⑥固>液>气,脂>油,石墨>金刚石,AlCl3是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第二片:中学阶段需要知道的几个相关问题(4)
    5.常见的10电子和18电子粒子
    ⑴10电子粒子
    ①原子:Ne,
    ②分子:CH4、NH3、H2O、HF,
    ③离子:
    A.阳离子:Al3+、Mg2+、Na+、H3O+、NH4+;
    B.阴离子:N3-、O2-、F-、OH-、NH2-。
    ⑵18电子粒子
    ①原子:Ar,
    ②分子:F2、HCl、H2S、PH3、H2O2、SiH4、CH3F、N2H4、CH3OH、C2H6,
    ③离子:
    A.阳离子:K+、Ca2+,
    B.阴离子:Cl-、S2-、HS-、O22-
    化学高考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来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即和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⑴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S、气→g、液→l)
    ⑵生成物不标明↑或↓符号
    ⑶除非特殊条件,反应条件一般不写
    ⑷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其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可以是分数(一般不写成小数)。
    ⑸方程式后面写出反应的焓变△H,△H的大小随方程式系数的改变而改变。
    ⑹反应环境在常温、常压下不需要标明,其他温度或压强需要标明。
    ⑺△H=生成物总内能-反应物总内能=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⑻对比焓变、△H大小时带正负号,对比反应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时,不带正负号。
    3.燃烧热和中和热
    ⑴燃烧热:101KP时,1mol的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
    注意①可燃物只能是1mol
    ②必须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常考的是H→液态水、C→气态CO2
    ③看清楚题意要求的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还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前者方程式系数不必刻意,如果是后者,可燃物系数只能是1。
    ⑵中和热:酸碱中和生成1mol的水放出的热量
    注意:
    ①只能是生成1mol的水
    ②实验测定中防热量损失的措施
    4.盖斯定律
    ⑴含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⑵应用: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适应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条件下的反应。具体体现在:,则:△H1=-a△H2或
    则: 。即:方程式按照一定的系数比加减时,其焓变也必须按同样的系数比进行带正负号加减。::
    化学高考重要基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