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知识点重点例题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知识点重点例题
    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多对一
    考点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
    ①(a,b)={xa
    ⑤(a,+∞)={>a}⑥[a,+∞)={≥a}⑦(-∞,b)={
    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x)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高一数学知识点重点例题
    复数定义
    我们把形如a+bi(a,b均为实数)的数称为复数,其中a称为实部,b称为虚部,i称为虚数单位。当虚部等于零时,这个复数可以视为实数;当z的虚部不等于零时,实部等于零时,常称z为纯虚数。复数域是实数域的代数闭包,也即任何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中总有根。
    复数表达式
    虚数是与任何事物没有联系的,是绝对的,所以符合的表达式为:
    a=a+ia为实部,i为虚部
    复数运算法则
    加法法则:(a+bi)+(c+di)=(a+c)+(b+d)i;
    减法法则:(a+bi)-(c+di)=(a-c)+(b-d)i;
    乘法法则:(a+bi)·(c+di)=(ac-bd)+(bc+ad)i;
    除法法则:(a+bi)/(c+di)=[(ac+bd)/(c2+d2)]+[(bc-ad)/(c2+d2)]i.
    例如:[(a+bi)+(c+di)]-[(a+c)+(b+d)i]=0,最终结果还是0,也就在数字中没有复数的存在。[(a+bi)+(c+di)]-[(a+c)+(b+d)i]=z是一个函数。
    复数与几何
    ①几何形式
    复数z=a+bi被复平面上的点z(a,b)确定。这种形式使复数的问题可以借助图形来研究。也可反过来用复数的理论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②向量形式
    复数z=a+bi用一个以原点O(0,0)为起点,点Z(a,b)为终点的向量OZ表示。这种形式使复数四则运算得到恰当的几何解释。
    ③三角形式
    复数z=a+bi化为三角形式
    高一数学知识点重点例题
    1.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有关系:
    注:两个非零同号的实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G2=ab是a,G,b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an=a1q’(n-1)(其中首项是a1,公比是q)
    an=Sn-S(n-1)(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1q’n)/(1-q)(q≠1)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na1
    3.等比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an=a1=s1(n=1)
    an=sn-s(n-1)(n≥2)
    4.等比数列性质
    (1)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q、r、p成等比数列,则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指数幂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5)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
    (6)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7)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