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以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重点解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同步练习题】
    (2012?秦皇岛期末)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
    C.太阳能发电D.煤炭
    【解析】A、B、C三项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
    【答案】D
    2.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A.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
    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
    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
    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
    【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原因就在于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平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
    【答案】C
    (2012?江苏南通检测)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
    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树木年轮宽度就越大,二者呈正相关。
    【答案】A
    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解析】此图说明了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地球气候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
    【答案】A
    2011年2月15日和3月9日,地球轨道卫星两次检测到“X级”太阳耀斑。3月7日,太阳以2200公里/秒的速度向外喷发出数十亿吨的等离子云。3月10日,北极光越过加拿大边境,蔓延到美国的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和密歇根州。据此完成5~6题。
    5.太阳活动()
    A.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
    B.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C.发生在太阳的内部
    D.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可忽略
    【解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运动,主要包括黑子和耀斑,其活动是有规律的,题干信息显示出太阳活动是可预报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B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
    地壳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2.2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昼夜交替
    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