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合理安排饮食、调节心理


    高考越来越近了,心情也越来越浮躁考。这个时候除了紧张的复习准备,日常的饮食和心理调节就非常重要。这段时间,考生该如何安排饮食、作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前如何合理安排饮食、调节心理,欢迎阅读分享。
    
    高考考前该吃啥
    高考临近,在这个阶段,除了集中精力复习,还应该重视营养,因为营养是学习和健康的物质基础。所以备战考试的考生在饮食上一定要有所注意。
    早餐直接影响着考生上午学习的效率和体能。营养充足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奶类或豆制品以及蔬菜水果。
    午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吃饱。午餐晚餐的食物要多样,注意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鱼虾、瘦肉、鸡蛋、牛奶、豆腐等食物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深海鱼中含有的DHA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
    新鲜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既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还可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这类食物还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
    复习考试期间考生一般睡得比较晚,晚餐要准备的丰盛一些。如果睡得比较晚,晚餐后4小时左右,可以考虑给孩子加餐,一杯酸奶、几个馄饨,量不要过多,以免影响孩子的睡眠。
    注意清淡饮食,足量饮水
    随着考试的临近,天气也逐渐变热,加上考生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考生往往消化功能下降。油炸、油腻的食物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降低人们的食欲,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另一方面,油炸食品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负担,导致分布到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影响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考生应该不吃或少吃含脂肪高的油炸食品。
    夏天出汗较多,容易导致体内缺水,出现头昏、头疼等症状,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要督促考生喝足水,少喝饮料。
    不要迷信“健脑品”,注意劳逸结合
    智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营养只是诸多因素之一,而各类天然食物中已经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只要合理安排就能满足需要。除了平常刻苦学习和积累,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不可过分迷信和依赖营养品对智力和考试成绩的作用。
    长时间读书学习会感到头昏脑胀,是由于脑血管极度扩张的缘故。另一方面,大脑的活动减慢,表现为思维迟钝,甚至强迫休息,表现为打瞌睡。不要搞疲劳战术,劳逸结合。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活动、锻炼,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还有益于健康。
    高考前48小时,如何“校准”生物钟
    经过长时间紧张的考前冲刺后,如何以最佳的状态做好高考临场发挥?
    专家建议:提前48小时“校准”生物钟。
    早上7时:起床,听音乐,适量做做慢跑等有氧运动。
    高考考试相同时间段:在9时至11时30分和15时至17时30分,可以根据考试节奏做一次难度不大的模拟试题,以利于大脑在这个时间段集中精力。
    中午:安排大约1小时午睡。
    晚饭后:做适量放松运动,然后在相对安静的环境,全身松弛坐下,闭上双眼,调节好呼吸韵律,在脑海里冥想曾经快乐的时光、森林静谧的环境、展望美好的将来等轻松的事物。一般持续10至20分钟,就可以帮助人暂时从紧张的复习中解放出来。舒缓的呼吸也能帮助考生补充体内氧饱和度,从而达到放松心情、减压备考的目的。
    给考生家长的五大建议
    今年的高考考生马上就要走进考场。为了给迎考的孩子们帮忙,家长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了。可是家长如果帮忙过了头,就会好心办坏事,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的正常发挥。一起来听听专家给家长的五大建议。
    家长不要期望过高
    心理解析:很多孩子感到考试压力很大,对自己失去信心,父母过高的期望是个直接的影响因素。面临高考,家长的这种过高期望,就更赤裸裸地表现为期盼孩子考重点和读名校。
    心理支招:当家长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就会给孩子更多的肯定评价,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到了这个时候,孩子掌握的知识基本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家长把期望降下来,实事求是地甚至降格设定目标,心里就会多一分坦然。这样,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坦然面对高考,也有助于孩子在考场上更好地发挥。
    家长不要唠叨过多
    心理解析:考前家长们的唠叨反映了家长的攀比心理。唠叨的结果,必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感到不被信任,造成孩子厌烦的心理,导致孩子对家长的反感,甚至还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对家长发脾气。
    心理支招:家长朋友要练就一个功夫:在孩子大考前几天,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即便是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有些必要的嘱咐,最好“说一不二”,不重复第二遍。家长如果变唠叨为倾听就更棋高一着了。考前和孩子相处时,家长可以抽空带孩子散步聊天。聊天时,如果孩子向你诉说困难或压力,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你的信任,并不意味着马上要解决。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多贡献耳朵,当个好听众。如果你还想说话,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彼此都放松一下心情。
    家长不要关注过度
    心理解析:面临大考,孩子们的压力是怎么造成的?就是由于太拿考试结果当回事,考前复习可能过度疲劳,考场情绪可能过分紧张,从而超过了大脑能承受的限度。于是,到了答题时,大脑就出现了超限抑制,脑细胞就会自动停止工作不再听从使唤了,也就影响了考前复习和临场考试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高考的过度关注引发的种种焦虑心态,又必然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更焦虑,在复习中和考场上更容易出现超限抑制,更容易考砸了。
    心理支招:作为家长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如果真爱你的孩子,就别太拿孩子的考试结果当回事,保持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孩子受到来自家长的平常心的感染,就会把考试看得淡些再淡些,复习起来就会心清气爽,面临高考就会处之泰然。
    家长不要管束过严
    心理解析:家长管束过严,会使孩子在家学习时很难有一种平静的心态。家庭成了学校紧张生活的延续,孩子没有了缓冲的时间,结果可能导致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的空间,缺少自主复习的时间,因此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立。
    心理支招: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孩子才是考试的主角,家长只能当配角。我们要相信,面对大考,作为主角的孩子对于如何学习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何况还有学校老师详尽的指导。所以,最现实的做法是,家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对孩子的考前复习不要多管,不要多操心。至于复习资料之类的事情,更有老师安排,家长更不必瞎操心。
    家长不要保护过分
    心理解析:孩子要大考,父母自然牵肠挂肚。但是,过度关爱和保护会导致家庭气氛过度紧张,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帮倒忙。
    心理支招:家长该怎样照顾孩子考前的生活?关于睡,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这样做:困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翻书,只是别看小说。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这样入睡反倒容易得多。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呢?那也无所谓。孩子考前如果说没睡好,你该鼓励他挺起胸,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高考复习方法技巧
    1.懂得主动学习
    一旦打开书本,尖子生绝大多数都能做到电视不看、电话不接、零食不吃。精力高度集中,有一种投入其中、自得其乐的状态。他们目标高远,思想单纯,不胡思乱想。在他们心目中,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一心向学,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忘我备战。
    2.懂得利用时间
    尖子生学习十分自觉,有的在夜深人静时勤奋学习;有的鸡鸣即起刻苦用功;有的放学回家就趁热复习。能够闹中求静,不会太多地受环境干扰,他们坚持不懈,做事专一,始终如故。绝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上,显示出独特的处事方法。善用零碎时间,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里记忆词语,背诵公式,破 解疑难,调整情绪。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利用好空余时间,经过日积月累,效果很可观。
    3.懂得总结阅读方法
    学会了速读和精读,阅读前先看目录、图表及插图,先有初步了解后再阅读正文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是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一有空时间,就广泛涉猎课外其他领域的知识。
    4.懂得合理安排计划
    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做事有主见、有策略,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暴十寒。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该做啥时就做啥,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总之做好学习、工作、生活的“司令员”,从容做事。
    5.懂得追求知识,勇于提问
    课堂上勇于提问是尖子生渴望和追求知识的表现,他们知道高分是来自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提问,通过爱问,达到深入研究,仔细体会的目的。所以在学生群体中间,好问的学生占有老师大量的资源,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不爱问的学生,就主动放弃了别人的帮助,让自己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6.懂得做笔记
    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在他的笔记本里都应该找到。有位尖子生在自己笔记中间画一条线,一边记老师的重点,一边写课文里的注释,复习一举两得。能及时整理自己平时细心积累的笔记本和错题集,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麼问题。
    7.懂得思考问题
    这一条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他们会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又如:学习时不仅将课本中各知识点记住,还通过思考,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注意到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8.懂得书写整洁的重要性
    通常,书写整洁的解答比潦草乱画的得分高。大家都有体会,乳白的鲜牛奶装在脏兮兮的杯子里,谁喜欢喝?其实不是老师在试卷评判过程中有多大的随意性,工整地书写便于让老师判断解题的过程,也是培养一种很好的书写习惯。尖子生作业规范,审题认真,冷静应答,把每次作业当作高考,作业工整,步骤齐全,术语规范,表述严谨。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9.懂得自我调整
    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或者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不断的积极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断上升,通过努力,去想了、去做了,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心情变得非常急躁时,就暂时停止学习,一个人静静地思索,进行心态的调整,不断地在告诫自己——“宁可不打仗,绝不打乱仗”。备考阶段与前期一样,每一天都努力学习,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追求高效每一天,不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
    10.懂得学习互助
    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除此以外,绝大多数尖子生还有一条无密可言的“秘诀”,那就是:父母熏陶。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不娇惯,使父母用以教育孩子的使命感,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延伸。许多尖子生从小就是在父母熏陶下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对学习充满激情,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在成功中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