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年数学的全套知识点概括


    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学年数学的全套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学年数学的全套知识点概括1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点斜式:
    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高三学年数学的全套知识点概括2
    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y=tanx中x≠kπ+π/2;
    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
    2、换元法;
    3、待定系数法;
    4、函数方程法;
    5、参数法;
    6、配方法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
    2、配方法;
    3、判别式法;
    4、几何法;
    5、不等式法;
    6、单调性法;
    7、直接法
    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
    2、换元法;
    3、不等式法;
    4、几何法;
    5、单调性法
    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f(x),g(x)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x)+g(x)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
    2、若f(x)为增(减)函数,则-f(x)为减(增)函数。
    3、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f[g(x)]是增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不同,则f[g(x)]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x=0处有定义,则f(0)=0,如果一个函数y=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0(反之不成立)。
    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y=f(u)和u=g(x)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x)可以表示为f(x)=1/2[f(x)+f(-x)]+1/2[f(x)+f(-x)],该式的特点是:右端为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
    高三学年数学的全套知识点概括3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