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上册语文第6单元知识点:第29课湖心亭看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更定。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拿:撑,划。
    (3)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5)是金陵人,客此。客:客居。
    (6)及下船。及:等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点拨:第l句是正面描写,第2句是侧面烘托。
    (2)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的皮衣,守在火炉边,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点拨:重点理解“拿”“毳衣”等词语。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现代文阅读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5、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6、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7、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8、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9、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10、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二、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缺少宾语)
    ①、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改正:删去”通过”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语了。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改正:在”流失”后面补充”的行为”,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③、随着救援工作的紧张进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教育中心已经总结出一些地震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改正:在”干预”后面补充”的方法”,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通读句子,找出缺少的或多出的成分,补上或者删掉。
    2、搭配不当
    ①、省委省政府追认他为”湖南省抗冰救灾模范””烈士”等荣誉称号。改正:将”追认”改为”追授”,或者删去”等荣誉称号”。
    ②、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改正:将”活泼”改为”活跃”或”丰富”。
    初二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一)学语文该学些什么呢?
    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有文化底蕴丰富了,以后才能够做到对学习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因此,一要多读一些史、传、文摘之类的书,多看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类的著作。但是仅仅多读多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必须要把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当读了一定数量的书后,我们的眼界便开阔了,思考问题也全面了,于是文化底蕴便开始丰富了。二要重视读史、(包括社会发展史、文学史、科学史等)读传、读文摘,这样收获会很大。读史,可以增长我们的才、学、识;读传,可以让我们时时感到一位历史伟人的精神力量,明确自己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读文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取舍。我们注意到有许多学生买了许多介绍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书,读书时抄抄写写、录文断句。不可否认这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
    (二)学习语文的六步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三)固定读书时间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件轻松的学习活动。学习语文其实不用刻意去学习,它靠的是日积月累和逐渐的积淀。每天固定地拿出一些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十分重要。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习惯后,任何一位同学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发展成“爱好”的。久之您的文化底蕴就会越来越深。
    (四)打牢语文基础。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学习语文入门,开始“学习”的。语文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数、理、化、史、地、哲等各门学科都离不开对文字的理解。因此同学们必须要打牢语文基础,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学好语文不能靠临时突击,要靠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多积累,多归纳,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文学基础知识非常广泛,有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篇章、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诗词鉴赏、语法应用等,这些知识都要做到分别掌握,方法是多读、多写、多摘录、多归纳。
    (五)要讲究学习效果。
    主要是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制定学习计划。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中是极为重要的,平时多请教老师,多与同学讨论,多进行探究,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还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多研究别人的学习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风格的学习方法。特别要重视语感培养、知识的归纳和累积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