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下册期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2八年级下册期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下册期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二、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共同点:
    (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_剂“麻费散”。
    (2)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三、都江堰
    北:P54李冰石像图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四、长城
    北:(1)P72(七年级上册)秦长城示意图。(2)秦长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七年级下册)P117明朝时,在历代修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工程坚固,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水平结晶。
    五、大运河
    北:P4-5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期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
    1、筹备:第_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
    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意义:
    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
    3、土地改革
    (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
    (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祥见课本13页)
    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②巩固人民政权
    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计划”(1953——1957)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
    (3)成就①工业方面: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第_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3、三大改造1953——1956底
    4、中共八大1956
    (1)内容:①主要矛盾②主要任务(要知道具体内容)(2)意义:良好开端(详见课本27页)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1958年开始评价:
    (1)积极: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建成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2)消极: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第三单元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改革开放
    1、改革
    (1)农村改革(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2)城市改革(1985年开始,重点是国企改革)措施如下:
    ①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②管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开放
    (1)格局: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目的(也是意义):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民主建设的加强: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平反刘少奇案)
    2、法制建设的加强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1、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1)背景、原因:
    ①民族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②民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提出:筹建新中国时
    (3)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民族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我国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要知道是哪五个)
    (4)意义:
    ①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发展:各民族共同发展
    (1)西藏:重要牧区
    (2)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基地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二、祖国统一
    1、港澳回归(香港-1997澳门-1999)
    (1)政策(构想):一国两制
    ①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_
    ②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意义:洗雪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海峡两岸的交往(阅读本节课课文了解即可)
    八年级下册期中历史复习知识点
    维新变法运动知识点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
    经济:发展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