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夏至三庚数头伏的意思


    在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最新夏至三庚数头伏的意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夏至三庚数头伏的意思
    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我国农历中,计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第一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据天文专家表示,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面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蓄积,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
    夏至在古代也叫“夏节”、“夏至节”,古代是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来过的。当太阳运行到了黄经90°时就迎来了夏至节气,其时间在每年公历的6月21-22日,而在仅能是6月21日。夏至节气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并且民间还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说的是夏至节气这天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同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的。
    对于农民来说,最为关注的就是夏至节气以后,什么时候入伏了,因为“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又是息息相关的。而判断何时入伏,民间一直有着“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意思是说夏至节气到了,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这个时候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三庚”,就是古人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所说到的“第三个庚日”,古人是用10天干和12地支合并记录时间的,其中“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的。因此根据“夏至三庚数头伏”这个口诀,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夏至节气以后出现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当年入伏的时间。因为一年是365天,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都是变化的,自然每年入伏的时间也不相同。
    夏至养生小常识
    1、每天2000ml水防头痛头晕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2、静息调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三国琴师嵇康是着名的养心学家,他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3、要清凉
    这个多指穿着及生活环境。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4、绿豆胜冰消暑烦
    中国人在夏天的时候喜欢喝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绿豆粥,那就是一剂消暑的好方。绿豆性甘寒,能入心经和胃经。夏天体热小便黄赤的时候喝起来效果最好。很多人不知道煮绿豆的时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其实绿豆衣也是一味中药,药效跟绿豆一样,只是稍弱而已。所以作为一般清热消暑之品的话,不用特意将豆衣去掉。喜欢吃甜的人还可以加些蜂蜜,对热毒的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绿豆毕竟是寒性的,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食。久服会把体内的虚寒坐实,这样以后就更不容易调理了。
    5、适当锻炼身体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可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6、外出采取防晒措施
    此时节,公众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随身要备有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另外,从服装的颜色上来讲,最好穿红色的衣服,因为红色的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进而保护皮肤,防止皮肤老化甚至癌变。
    7、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8、晚睡早起睡午觉
    此时节,公众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从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9、温水洗澡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10、忌夜卧贪凉
    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节气夏至是夏天到了吗
    按照一年四季的说法,每年的四月或者五月份进入到夏季,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时候的天气并没有真正的达到夏天的我们熟知的炎热程度,而在二十四节气里夏至的定义是炎热的夏天来临,那么可以认为夏至就是夏天到来的意思吗?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这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则相反。至,指阳气至极,阴气始至和日行北至。《周礼·春官·冯相氏》“冬夏致日”汉郑玄注:“夏至,日在东井,景尺五寸。”《逸周书·时训》:“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夏至节日食糉。”
    历法,包括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均与天文有关。夏至是古人第一个测定的节气,方法乃是使用土圭观察日影。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指日照时间]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说得很明确了,夏至是夏天之极,冬至为冬天之极。至此可度之,立夏、立冬方是夏之始、冬之始。
    而且,夏至、冬至乃至所有二十四节气,都非一日,而是一个精确的时点,查天文立法,可知某年夏至是某某日某时某分某秒。夏至就是日影最短的那一刻。
    但这也非言夏至最热、冬至最冷,因为其所指仅为天文含义,即夏至时,日直射点最北,而冬至相反。地表吸收热量并将其反射入大气使气温升高,需要一定过程,一般夏至后约20-30天最热;同理,冬至后20-30天最冷。但日射角度南北不同,不同地表包括海面的比热相异,因而近地空气的胀缩不一,形成不同势力的气团和气压,若受气团运动之影响,则冷热又有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