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传统风俗活动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二月二龙抬头传统风俗活动,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传统风俗
1.剃龙头
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摆围仓
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吃龙食
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原因。
4.带姑娘
“二月二,带姑娘”
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
5.放龙灯
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6.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二月初二龙抬头理发是啥意思
说法一: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农历二月初二理发能给一年都带来好运气。俗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说法二:
俗语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剃龙头”的说法。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说法三:
二月二这一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说法四:
二月二日剃头流传到今天300多年,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上个辫子。汉族人不是这样,明朝以前,像小孩,十八岁以下的小孩,可以理发,一般的理发的时候都剃秃光,光光的,什么都不长,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汉族的男子是头上所有的头发都要留着,这上面也是编辫子的,盘起来。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正月谁都不理发,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是“思旧”,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
二月二为什么吃饺子
因为二月二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代表好运的意思。
青龙节,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
芮城合河的青龙节,有一种坚持千余年的古会,可称为奇俗。据传始于汉光武帝年间,迄今已1800多年,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联典庆贺,故又称“三社典”。这天,山民们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
民间又称“亮宝会”,取宝能驱邪避灾之意,希冀年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届时,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传统的民歌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地祗武将及文臣、八仙、俗神等,或骑马坐轿、乘牛、抬杆;或赤身,腰系野布;或土布裤衩,身背铡刀、冰凌、粗檩、石磨,大展阳刚之气。当地戏称“合河二杆”。
社火氛围由锣鼓组成并渲染,打击法古朴、原始,俗称“撇锣鼓”。传统节目尚有耍狮子、跑旱船、高跷、背人等等。整个活动从村外出发,浩浩荡荡,一直到泰山神庙旧址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