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基本基础的知识点解析


    选择题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都不能偏颇、顾此失彼。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此外可关注文化史内容的复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基本基础的知识点解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历史基本基础的知识点解析1
    1.商的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祝、史(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师(执掌军权)。地方: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周王为加强地域统治,“以藩屏周”。
    (2)措施:周王将宗族姻亲分派各地“授土”“授民”,广建子国。封国承担贡赋、军事、劳役等义务。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七国。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世卿世禄的等级序列。(3)作用:周王取得“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3.西周的宗法制: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1)目的:稳定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矛盾。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世卿世禄”制、父权家长制等,大宗和小宗。作用:维护了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特权;防止了家族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家”紧密结合。
    (3)宗法制特点:①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家”和“国”密切结合;②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等级森严。
    (4)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4.周礼:西周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礼乐制度。有严格的等级礼仪规定,不得“僭越”。(鼎和编钟)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_色彩。
    高三历史基本基础的知识点解析2
    1.签订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
    3.1843年,英国又_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
    《南京条约》和附件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危害。【领事裁判权】
    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一般包括通商、航运、税收、投资、居住等方面),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
    【租界】
    帝国主义国家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城市或通商口岸,强划一部分区域,所有行政、财政、警政、市政等均归掌管,称为租界。租界既有一国单独掌管的,如旧中国在上海、杭州等地的“日租界”;也有几国共管的,如旧上海的“公共租界”。
    高三历史基本基础的知识点解析3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这一部分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易考知识点: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