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模拟测试知识点归纳


    对重点问题要舍得划费时间,多做一些题.在复习过程中也要不断做一些应用题,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模拟测试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数学模拟测试知识点归纳1
    1.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y),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解,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y)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每一个解(x,y)作为点的坐标对应平面上的一个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半平面(平面区域)。
    3.直线l:Ax+By+C=0(A、B不全为零)把坐标平面划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半个平面)对应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另一部分对应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
    4.已知平面区域,用不等式(组)表示它,其方法是:在所有直线外任取一点(如本题的原点(0,0)),将其坐标代入Ax+By+C,判断正负就可以确定相应不等式。
    5.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是相应直线划分开的半个平面,一般用特殊点代入二元一次不等式检验就可以判定,当直线不过原点时常选原点检验,当直线过原点时,常选(1,0)或(0,1)代入检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它的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注意边界是实线还是虚线的含义。“线定界,点定域”。
    6.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x和y的取值构成的有序数对(x,y),称为这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解。所有整数解对应的点称为整点(也叫格点),它们都在这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7.画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画成实线,画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画成虚线。
    8.若点P(x0,y0)与点P1(x1,y1)在直线l:Ax+By+C=0的同侧,则Ax0+By0+C与Ax1+Byl+C符号相同;若点P(x0,y0)与点P1(x1,y1)在直线l:Ax+By+C=0的两侧,则Ax0+By0+C与Ax1+Byl+C符号相反。
    9.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是:
    (1)根据题意,设出变量;
    (2)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并根据各个不等关系列出常量与变量x,y之间的不等式;
    (3)把各个不等式连同变量x,y有意义的实际范围合在一起,组成不等式组。
    高三数学模拟测试知识点归纳2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高三数学模拟测试知识点归纳3
    等差数列基本性质
    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an}{bn}为等差数列,则{an±bn}与{kan+bn}(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⑷对任何m、n,在等差数列中有:an=am+(n-m)d(m、n∈N+),特别地,当m=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⑸、一般地,当m+n=p+q(m,n,p,q∈N+)时,am+an=ap+aq.
    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k为取出项数之差).
    (7)下表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m的项ak.ak+m.ak+2m.....(k,m∈N+)组成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⑼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