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1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1,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1
    投资的选择
    1、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2、储蓄存款的含义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3、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所得×利息税率。
    4.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分类、原则和作用?
    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无此项业务,商业银行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基础开展其他业务。没有存款,就没有商业银行。
    (2)贷款业务: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款人提供货币资金,并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3)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位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商业银行还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分类: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
    5、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股票的特点:股东的出资不可返还性,除非公司破产清盘或者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6、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债券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债券的分类和特点:
    区别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发行主体国家(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公司(企业)
    风险情况风险最小风险比政府债券高,比公司债券低风险最大
    收益情况收益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略高,低于其它债券收益高于政府债券,低于公司债券收益最高
    7、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
    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商业保险的种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近几年出现了诸如分红保险等新险种。分红保险在具有人寿保险的保障功能之外,还可以分配保险公司经营盈余,使投保人的资金保值增值。分红保险仍然属于人身保险。
    ★8、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投资
    方式特点
    收益风险
    储蓄
    便捷的投资方式。可以获得利息,在这几种投资方式中收益最低。在这几种投资方式中风险最低。
    债券
    稳健的投资方式。可以获得利息,其中国债的收益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风险高于储蓄。
    股票高收益和高风险同在的投资方式。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以及购买股票的差价,但收益不稳定。风险较高。
    商业保险
    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保险事故没有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赔付的保险赔偿金就是投保人的投资回报。本身就是针对风险的投资。
    9、投资理财产的原则
    投资理财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要考虑投资的收益,也要考虑投资的风险。
    投资理财要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如家庭收入、节余、存款、消费等实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选择。
    投资理财要注意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各种投资要坚持适度原则。
    投资理财要通过合法渠道进行投资,不合法的投资不能做。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如何: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国家要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5、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
    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总量一定。个人收入分配中,用于激励效率的多了,用于体现公平的就少了。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实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3
    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的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利润收入——国家凭借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利润,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内债(政府公债)和外债。其
    他收入——统称为“费”。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此,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财政收支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这种状态几乎不存在。
    财政收支平衡有三种情况: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6、财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
    (1)集中力量办大事:①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③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4
    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后,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变更。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危及国家利益。
    3、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一我国居民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和非我国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的计税办法。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税收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
    税收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5、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的单位和个人。
    当纳税人所缴税款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当纳税人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6、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怎样做到?
    (1)原因:①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而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为物质基础。
    ③个人: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
    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要求: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38、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么样建立?
    (1)原因:重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必要性: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2)要求:①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经济活动者:对生产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对消费者的要求,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③社会: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④公民:规范行为规则。第四单 元面对市场经济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5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及竞争等市场信号来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
    2、市场调节的作用
    市场价格涨落能及时、灵活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物品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损害他人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而盲目作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是指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后果: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通过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④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辅助性手段的作用,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强有力。
    7、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4)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8、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等。)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应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1)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它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可归结为一点,即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固有的弊端,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滞后性,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