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性习题,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大胆思考的机会,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常新思维。下面小编跟大家聊聊关于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欢迎大家阅读!
    1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需要打破常规,考虑变异,多角度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求异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要把现有的材料材料和以往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材料,构成一种新的假设;其次要从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以一种新的假设来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为基础的思维过程;再次是要在推测、联想、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寻求解决某个问题的多种可能的途径。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高是5厘米,腰是3厘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这就要求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考虑两种情况,这样就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某种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性习题,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大胆思考的机会,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常新思维。如在认识“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去一个角,问还剩几个角,裁剪后的图形是几边形,内角和各是多少,每多一角,增加多少度。这都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更多的答案,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开放性问题具有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又得天独厚的优势。
    适当地延迟评价,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
    学生寻求答案,特别是新颖独特的答案,一定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是灵机一动般的顿悟,它很可能是慢慢展开的。研究实践表明,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产生的,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延迟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发散的机会和空间,避免思维早早地划上句号。
    2数学思维训练技巧
    拓宽学习空间
    外国学者关于数学启发法是这样论述的:如果解题者面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无所措,数学启发法可能会给你一定的启示;但如果解题者对于如何求解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最为恰当的做法就是,让他按自己的方法去做!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当推迟做出结论的时机,给学生留下直觉思维的空间。
    比如,应当给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教师事先未曾预料到的意见)以充分表达的机会,包括让其他学生对所说的不同看法能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机会。阿基米德曾试图用各种方法测出结构复杂的皇冠的体积,但努力很久却未能成功。最后一次是在洗澡,当他躺进浴缸,看到浸入水中的身体与浴缸里的水溢出时,一个想法自发而生了,他所渴望以求的,不就是几何中的体积变换吗?一个久思不解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这一特点也提示我们,在紧张的思维后,暂时放下工作,进入悠然闲适的状态更容易产生直觉。要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证明、推理,学习数学还可以从大千世界的万物生灵中得到启示,在玩中学,寓学于趣味之中,使他们对自己的直觉思维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学会合理的猜想
    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可见,对初中学生加强数学猜想的训练,培养他们提出数学猜想的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确实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要说明为什么有时是很困难的,这时就需要具有较强的猜想能力。
    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只看演绎过程的严密性而忽视直觉猜想的价值,注意利用问题的拓广来吸引学生多角度设想,多方位思维,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不懈地要求学生归纳与演绎交互使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同,使学生意识到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或解决方法。
    3数学思维训练技巧
    善于运用发现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现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的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形成于六、七十年代,是目前新课程改革下,广大教师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要画圆了,老师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节,启迪学生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启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到学生中去,用对学生信任、充满激情的对话和语言,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体验这种学习中的成功。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多一些这样的话语,“你的回答很有创意!”“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小秘密!”……这些充满激情、充满鼓励的评价,让孩子们放松了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逐渐地喜爱上数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
    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又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 +下底)×高÷2 。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
    又因为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数学思维训练技巧
    情景教学法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老师首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激发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去探索、去钻研,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大胆求证,才能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把数学理论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勇于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结合课本62页的图形,让学生先观察,再回答问题: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分别观察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中心对称的定义。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心对称中要求旋转角必须为180度),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接着,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探究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区别。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质疑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发散式思维教学模式,使学生数学思想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思路,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多向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质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方差”一课时,老师在对方差的概念和产生形成过程进行讲授完毕后,老师可以问学生:在学习了方差后,大家对方差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最好能问倒其他同学哦。”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问题,如“方差的具体应用是什么?”“方差和标准差的区别是什么?”,等等。问题提出后有的同学立即给予回答。由于学生的勇于质疑,使许多疑问统统暴露出来,并得到了解决,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方差这一知识点。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