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素材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阳节,又叫端午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包粽子、买粽子、吃粽子、赛龙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素材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就在前几年,江西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战国末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然后又派节使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向楚怀王陈述,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把屈原驱逐出郢都。楚怀王去了秦国就被软禁起来,楚怀王后来忧郁成疾,悔恨交加,二年后客死在长安。到后来楚怀王之子楚顷襄王即位,秦国陆续派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顷襄王狼狈逃出京城,郢城被秦兵攻占后。屈原在流放的路上,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都城被攻陷的消息后,心如死灰,仰天哀嚎一声,便跳进了湍急的汨罗江,这天正是是农历五月初五。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节句子
    1、端午习俗活动围绕祭龙为中心,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每年端午节前后,包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扒龙船、九狮拜象、游旱龙等等诸多特色节庆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元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受端午文化影响的国家分别有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美国、德国、英国等等。
    2、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3、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这一天有许多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熏苍术、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至今,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
    4、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5、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6、屈原,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8、粽子的形状也很多,常见的有三角粽,枕头粽,菱形粽,据说还有元宝形,秤砣形,还有一种“小脚粽”。顾名思义,其形状如女子的“三寸金莲”,顶儿尖尖,脚跟儿圆圆。裹小脚粽,是用两三张箬叶层叠,将宽大的叶根盘成漏斗状,舀上糯米,将这个漏斗盛得满满的,将箬叶顺势盖拢,再搭上一张箬叶,左盘右旋,用棉线捆扎住,一只小巧而结实的小脚粽就裹好了。
    9、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
    端午节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各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为国忠诚。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在过端午节时,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等许多习俗。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驱邪或纪念屈原的死。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五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过端午节还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