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归纳


    已经进入高二上学期的同学们,在我们顺利度过高中的适应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逐步形成了自我学习模式,初步拟定人生规划后,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1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
    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
    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应会知识点
    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
    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⑵、作用原理:
    ①、若内环境酸性增强(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NaHCO3→H2CO3+NaC3H5O3
    └→CO2+H2O
    └→血液CO2→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呼出CO2)
    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2CO3+H2CO3→NaHCO3
    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2
    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和--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高二生物必修知识点3
    1、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手段:生态工程]
    2、基本原理:
    项目理论基础意义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规
    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高中历史,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体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