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知识点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磨合期之后,学习方法已有雏形,进入高二之后,需要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从雏形阶段转化为完整阶段,使自己对各学科学习的套路渐渐清晰起来。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月考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语文月考知识点分析1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高二语文月考知识点分析2
    1.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2.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4.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5.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7.饿殍(piǎo)遍野: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8.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9.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0.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11.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12.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3.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4.义愤填膺(yīnɡ):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7.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8.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9.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20.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1.大放厥(jué)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22.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23.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24.不可思议: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25.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6.恫瘝(ɡ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28.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29.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30.恻(cè)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31.忐忑(tǎntè)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32.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3.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3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5.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36.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37.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38.高朋满座:形容宾客很多。
    39.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屡遭磨难。
    40.冯唐易老: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
    41.画栋珠帘:形容房屋装备的华丽。
    42.李广难封: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43.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4.东隅已逝: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45.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6.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47.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48.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49.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50.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51.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52.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53.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54.迎刃而解: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55.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56.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57.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58.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59.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60.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高二语文月考知识点分析3
    《李商隐诗两首》课文题解
    1、《锦瑟》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
    1、《锦瑟》: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
    1、《锦瑟》: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怀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联系诗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2、《马嵬》:
    此诗乃咏史之作。刘、余《集解》约系为泾原王幕之作。李、杨旧事至此已历八十载,人们谈笑之,咏叹之,而立意或因人而异。商隐之前,有白氏《长恨歌》,陈氏《长恨歌传》等名篇。旧注多以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实乃皮相之论。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这是人类生存中的两个重要命题,即便贵为天子,亦难避免。所谓无常,一是无常态,二是难预料,三是难抗拒。这是永远困惑着人类的生命主题,因而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此诗第一首只有四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就是讲命运之难以抗拒,面对不期然而然的命运,君王也常常无可奈何。至于为什么会发生变故?那实在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更应关注的事情。北宋人范温《潜溪诗眼》称此诗“深稳健丽”,曰:“‘海外……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坠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牵牛’,益奇。义山诗后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此诗每联皆以对比手法出之,而全诗则总括于有情人与无情世事的对比之中,从而凸现人生无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