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年历史的必修知识点


    高二时期的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班级或年级里你应该达到或者超过什么水平,以及你在高中毕业时将要达到什么水平,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考上什么类型的大学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学年历史的必修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学年历史的必修知识点1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二学年历史的必修知识点2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二学年历史的必修知识点3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