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一、除数是整数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除得的商的哪一数位上不够商,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二、除数是小数
    一看:看清被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也就是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是不是整数不重要,只要扩大相同倍数就行)。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进行计算。
    a÷b=c(b≠0),b=1时,a=c;b>1时,a>c;b<1时,a
    三、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值:计算时要比保留的小数多一位。
    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去近似值。
    四、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的定义: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33……循环节是3。7.14545……的循环节是45。
    3、循环小数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必须是无限小数;②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4、循环小数的记法:
    ①省略后面的“……”号;
    ②在第一个循环节首尾的数字上分别加点。
    5、小数分类: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五、解决问题
    应用题中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题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知识点
    【知识点概念】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巧记位置】
    表示位置有绝招
    一组数据把它标
    竖线为列横为行
    列先行后不可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
    逗号分隔标明了
    在方格纸上,物体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切记】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
    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题技巧
    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3、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4:填空:0.75的位是(),这个数小数部分的位是();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相同,()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位和小数部分的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5: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
    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找解决思路(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15=90(棵),全班人数为90÷2=45(人)。
    4、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例6: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分成几类?
    答:可分为三类。(1)只有一个约数的数,它是一个单位数,只有一个数1;(2)有两个约数的,也叫质数,有无数个;(3)有三个约数的,也叫合数,也有无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