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的地理知识点资料


    高三是每个人重要的阶段,世界上没有不付出就成功的可能,想要高考取得好成绩,扎实的复习必不可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知识点资料,希望能够让更多的高三学生更好的复习,并祝愿高三学生一朝金榜题名!
    高三地理知识点资料1
    ⑴按能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分类:
    ①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如:矿物能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
    ②新能源:目前技术水平所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⑵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
    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风能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能):地热能、核能。
    ③来自天体引力的能量(日、月对地):潮汐能。
    ⑶按资源性质分类:
    ①非可再生能源:各种矿物燃料、核燃料。∴应该节约使用、综合利用
    ②可再生资源:生物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续利用。∴应该合理利用,保护和促进更新,最充分利用。
    ⑷能量是否转换分类:
    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种分类中除沼气外的各种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②二次能源: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热水、沼气、液化石油气、激光等。
    ⑸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沼气等。
    高三地理知识点资料2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高三地理知识点资料3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旱涝灾害寒潮
    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