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酸及其性质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金属==盐+氢气
    例:2HCl+Fe=FeCl2+H2↑
    (4)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盐反应
    酸+碳酸盐==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例:H2SO4+BaCl2=2HCl+BaSO4↓
    (6)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例:2HCl+Cu(OH)2=CuCl2+2H2O
    酸碱中和反应
    溶液中酸碱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或中性,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显酸或碱性,却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为了能够表示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
    (2)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数字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注意: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性越强,溶液中H+含量越多,pH值越小;碱性越强,溶液中OH-含量越多,pH值越大。
    (4)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注意:①不能直接将pH试纸侵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会污染我们的溶液。
    ②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不准确,因为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了。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润湿。
    ③pH测得的数字是正数。
    ④通常情况下把pH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数值越小,污染越大。
    初三化学知识点
    盐化学肥料
    一、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实验仪器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可溶)+金属1→金属2+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盐+酸→新盐+新酸
    3、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盐→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4、、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黄
    a、常用氮肥
    尿素CO(NH2)2:含氮量的氮肥(有机物)46.7%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NaOH=NaNO3+NH3↑+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KCl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磷矿粉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中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重过磷酸钙Ca(H2PO4)2如草木灰、熟石灰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NH4)2HP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化学知识点总结
    1.导言:介绍一下化学这门学科
    2.变化:①物理:只是形状,状态的改变
    ②化学: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会伴随发光发热(完成习题P11,P27习题1,7)
    ①②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①②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3.性质:①物理:色,态,味,熔点,沸点,凝固点,导电性,密度,硬度等
    ②化学:发生化学变化时才变现出来的性质
    4.实验操作,药剂和仪器使用注意点
    (1)三不原则:①不用嘴尝
    ②不用手拿
    ③不用鼻子闻(招手入鼻法)
    节约原则:未说明用量时,按最少量量取,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
    (2)药品的取用
    a.固体①粉末:钥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竖②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竖b.液体①大量:直接倾倒②用滴管吸取
    c.注意点①瓶盖倒放,防止污染试剂②标签对准手掌心,防止腐蚀标签③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液体洒落
    (3)仪器使用
    a.滴管:吸取或转移少量液体
    注意点:①转移时滴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进去②清洗后橡胶头朝上摆放b.量筒:只能测量液体体积(用途)无0刻度
    读数:①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②若仰视,则读数偏大,用时偏少
    ③若俯视,则读数偏小,用时偏多
    c.酒精灯:用来加热的仪器
    三禁止:①禁止用嘴吹,应用灯帽盖灭
    ②禁止过火
    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火焰①外焰,温度②内焰③焰心
    酒精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二,最少不少于三分之一
    d.天平①精确到0.1g
    ②若干燥无腐蚀性,垫滤纸称量
    ③若液体或有腐蚀性,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e.试管加热①若固体,试管口向下倾斜45°,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破裂②若液体,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一,试管口向上倾斜
    d.试管破裂的原因:①未预热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③试管外壁有水④加热后直接清洗⑤加热后直接放在实验台上⑥试管底部靠在焰芯上e.试管洗干净的标准: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5.实验P3
    (1)碳酸氢铵(NH4HCO3):白色固体
    (2+水+二氧化碳
    (3)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有刺激性气味。管口有小水珠,有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4)保存:低温密封
    6.实验P5
    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水倒吸
    结论:①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主)
    ②酸能除锈
    ③食盐能加快铁生锈
    ④压强减小的方法:减少气体,降温
    7.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定义
    实验P13
    (1)空气: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混合物
    (2)按体积分数:①氧气:21%
    ②氮气:78%
    ③二氧化碳:0.03%
    ④稀有气体:0.94%
    ⑤杂质气体:0.03%
    (3)空气中O2体积分数的测定
    原理:P+O22O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结论:①O2约占空气的1/5(主)
    ②N2不可燃,不助燃,不溶于水
    (4)误差分析:①塞橡皮塞动作太慢V水>1/5
    ②红磷燃烧时忘夹止水夹V水>1/5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V水<1/5
    ④装置漏气V水<1/5
    ⑤红磷量不足V水<1/5
    8.实验P20(完成P25,习题1)
    (1)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状固体,受热分解
    俗名:铜绿
    Cu2(OH)2CO2O+CO2
    现象:绿色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壁上出现小水珠,同时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能与盐酸反应
    Cu2(OH)2CO32+H2O+CO2
    现象:液体由无色变成蓝色,同时冒气泡
    9.实验P23
    镁(Mg):银白色固体
    能燃烧,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Mg+O
    化学课后复习的方法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因此每位学生不仅你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后复习,还应该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只有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才能灵活账户哦各种知识点,无论题目如何变化,都可以应对自如。
    (7)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因此设立错题本市每个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纠正自己的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