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易错知识点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方法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
    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在现实情景下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
    用“<”(或“≤”),“>”(或“≥”)等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要点诠释:
    (1)不等号的类型:
    ①“≠”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但不能明确两个量谁大谁小;
    (2)要正确用不等式表示两个量的不等关系,就要正确理解“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等数学术语的含义。
    2.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要点诠释:
    由不等式的解的定义可以知道,当对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取一个数,若该数使不等式成立,则这个数就是不等式的一个解,我们可以和方程的解进行对比理解,一般地,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不等式的解,可将此数代入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利用不等式的概念进行判断。
    3.不等式的解集: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如:不等式x-4<1的解集是x<5.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的区别:解集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括解,所有的解组成了解集。
    要点诠释:
    不等式的解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解集中的每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
    (2)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的数值都在解集中。
    知识点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那么。
    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并且,那么(或)。
    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并且,那么(或)
    要点诠释: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学习与等式的性质的学习类似,可对比等式的性质掌握;
    (2)要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中的“同一个整式”的含义不仅包括相同的数,还有相同的单项式或多项式;
    (3)“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
    (4)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时,要特别注意性质3,在乘(除)同一个数时,必须先弄清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要记住不等号的方向一定要改变。
    知识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为0.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要点诠释: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①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单项式或多项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次数为1。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对比理解。
    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用“>”、“<”、“≥”、“≤”连接),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用“=”连接)。
    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 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数学知识点七年级
    1.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其中a表示横轴,b表示纵轴。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4)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
    (1)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同纵反)
    (2)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反纵同)
    (3)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纵皆反)
    8.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
    第一象限:(+,+)正正
    第二象限:(-,+)负正
    第三象限:(-,-)负负
    第四象限:(+,-)正负
    x轴正方向:(+,0)
    x轴负方向:(-,0)
    y轴正方向:(0,+)
    y轴负方向:(0,-)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
    原点:(0,0)
    注:以数对形式(x,y)表示的坐标系中的点(如2,-4),"2"是x轴坐标,"-4"是y轴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