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2
1、溶液的判断: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其为1标准)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三、溶液的浓度
(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质量(即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入溶质质量)。
(2)两种溶液混合后,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但总体积往往比混合前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小。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最后的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不能用分数表示。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3
1.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