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


    会考考试非常重要,成绩是直接影响要我们的最终高考成绩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
    必修2知识结构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
    2、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发达国家增长 (如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增长 (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3、人口问题: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我国的人口问题:
    4、人口增长模式
    ①原始型: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分布地区: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落
    ②传统型: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分布地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分布地区:多数发达国家
    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①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仍处于 型转向 型的过渡阶段;
    B、 ②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从 型向 型的转变。
    二、人口的迁移
    1、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迁移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我国的人口迁移
    ①改革开放前,主要由沿海迁到边疆
    迁移原因:受政策影响(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
    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迁移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3、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对迁入地的影响:
    利:人才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弊: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
    ②对迁出地的影响:
    利: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小
    弊:人才、劳动力流失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等
    ②政治因素:如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③社会文化因素:如宗教、民族等
    ④自然环境因素(生态因素):如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等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指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 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①资源状况(正比)——主要因素
    ②科技发展水平(正比)——影响资源开发数量
    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反比)——影响资源消耗数量
    ④地域的开放程度(正比)——影响区域外资源的输入
    会考示例:
    1.图1中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1中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人口合理容量
    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B.等同于人口容量 C.等同于环境承载力
    D.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3、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多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地带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越发达,地租越高)
    2、历史因素:
    早期功能分区的延续(如北京故宫)
    3、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等(如唐人街)
    4、行政因素:
    政策、城市规划等
    三、城市的服务范围特点:(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人口规模)
    1、小城市级别低,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
    大城市级别高,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
    (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2、等级高的城市数目 ,相距较 ;等级低的城市数目 ,相距较 。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四、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
    3、世界城市化进程:
    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较高,大都进入后期成熟阶段(出现 现象)
    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多数处于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出现 现象)
    ③世界城市化整体进程: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发展中国家是主体)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环境污染问题:
    、 、 、
    ②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社会问题:
    住宅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
    5、缓解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①改善城市交通(如实行公交优先政策等)和居住条件
    ②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创建生态城市
    ③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五、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会考示例:
    1.北京王府井大街、方庄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下列各组城市(卫星城)中,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
    A. 顺义 昌平 B.上海 北京 C. 长春 哈尔滨 D. 北京 通州
    3.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人民的素质还不够高 B.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C.我国城市建设的经验还不足 D.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包括光照、热量和降水)
    ②地形:平原适宜发展 ;山地适宜发展
    ③ ④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决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②
    ③科技水平(包括机械化、农药、化肥、冷藏保鲜技术、培育良种等)
    ④
    ⑤
    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 、 、
    、
    三、现代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1、主要作物及农产品:小麦、羊
    2、区位条件:
    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支持(实行“牧者有其地”的政策)
    3、主要特点: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四、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1、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2、区位条件:
    ①自然因素:地势 、土壤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②社会经济因素:交通 ,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地广人稀
    3、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五、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例
    1、主要农产品:牛、羊
    2、区位条件:
    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②社会经济因素:距海港近,交通 ;市场 ;土地租金低廉;地广人稀
    3、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六、乳畜业——以西欧为例
    1、主要农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2、区位条件:
    ①自然因素: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3、主要特点: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七、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2、主要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
    ①自然因素: 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 ,适宜水田管理
    土壤 ;灌溉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 ;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历史悠久,人们喜爱吃大米
    3、主要特点:
    ①小农经营,生产规模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 ;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④水利工程量大
    八、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生态问题:
    ①森林、草原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退化
    2、污染问题:
    农药的使用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会考示例:
    1. 读图9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
    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
    寿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 带;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大陆 岸。该地属 气候类型。
    (2)分析图9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答出三项即可)
    (3)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答出两项即可)
    (4)分析所给信息,说出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2.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技术
    3.有关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优势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4.影响昆明花卉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 、 、地价、政策等
    注意:原材料(如矿产、农业初级产品等)、动力(如煤炭、电力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
    二、主导型工业类型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 接近市场
    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动能 炼铝厂等有色金属冶炼 接近火电场或水电厂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等 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 集成电路、精密仪表、卫星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三、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A、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 ;
    B、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 ;
    C、工业对劳动力 的要求提高;
    D、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的吸引力 ;
    E、信息通达性对戒工业区位的影响加强
    2、环境状况对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之一
    3、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四、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生产联系):上下游关系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空间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和资源
    (二)工业集聚的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三)工业地域的形成
    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 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2、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以 工业联系为基础,共用空间,基础设施和信息。
    3、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可形成工业城市。
    (四)四者关系:
    导致 形成 发展为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
    五、工业分散的原因:
    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
    六、传统工业区
    1、代表:德国鲁尔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2、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等资源
    3、特点:
    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4、代表工业:
    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5、存在的问题:
    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落
    七、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较近 ③充足的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①便利的水陆交通 ②广阔的市场 ③劳动力丰富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用地紧张
    3、鲁尔区的治理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和工来布局(合并和技术改造,产业转移,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优化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产业)
    七、美国“硅谷”工业发展
    1、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和湿润)
    ③有高等院校,是全世界人才高地
    ④便捷的交通
    ⑤军事订货,市场稳定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高素质人才)
    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方式 特点
    突出优点 突出缺点
    铁路 运量大、速度快、连续性好,长途运费较低 建设投资大、成本高
    公路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运量小,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 运量最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最慢、连续性差
    航空 速度最快,效率高 运量小,运费最高
    管道 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 灵活性差,设备投资大
    二、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生物等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经济发展、科技、社会(国防、民族团结)等
    三、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线发展,聚落发展速度
    2、交通线衰落,聚落发展趋于缓慢甚于停滞
    3、聚落沿交通轴发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四、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地区
    2、商业网点分布以市场最优为原则:
    分布在有大量消费人口的地区
    3、商业网点分布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时期 人类思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 崇拜、依赖自然 人地基本协调
    农业文明 利用、改造自然 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科学萌芽)
    工业文明 “征服自然”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后工业文明 谋求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 环境问题的产生——实质:发展问题
    三、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 按类型分为:
    ①污染问题: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问题: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按区域分为:
    ①农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如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和荒漠化、森林减少等)
    ②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四、 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基础
    可持续——条件
    可持续——目的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① 原则:
    同代、代际、人与其他生物、国家间的公平
    ② 原则:
    发展须保持在环境承载力之内
    ③ 原则:
    保持地球是各国共同的任务,要实现全球整体协调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
    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3、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会考示例:
    1.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下列表述属于公平性原则的是
    A.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B.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
    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当代人及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
    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4.下列防治工业污染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实行终端治理 B.实行分散治理
    C.市场为最优原则 D.推行清洁生产
    5.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生态破坏 B.噪声污染 C.大气污染 D.粮食匮乏
    6.持续发展要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
    A.实行环保标志认证 B.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行为改变
    C.工厂实行清洁生产 D.公众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