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常用的知识点


    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学习就是这样,当困难来临时,你战胜了他,就会感觉无比的喜悦!让我们好好努力学习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常用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地理常用的知识点1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高三地理常用的知识点2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满月(十五、十六)
    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
    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
    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
    出现的时间(农历)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
    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傍晚)半夜
    月落黄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
    同太阳升落比较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
    夜晚见月情况彻底不见半月,上半夜西天,
    西半边(右边)亮一轮明月,
    通宵可见半月,下半夜东天,
    东半边(左边)亮
    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
    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新月)
    (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满月)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满月)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
    7.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
    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高三地理常用的知识点3
    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