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七册的知识点解析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第七册的知识点解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历史第七册的知识点解析1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
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内容: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影响: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行政班子。
②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内阁的首脑“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国王逐渐退出内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从此成为一种象征。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③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④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⑤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③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的道路;
④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高三历史第七册的知识点解析2
国际联盟含义: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盟约中各国达成一致的内容包括:维护和平原则、非战和裁军原则、集体安全原则和委任统治原则等。
国际联盟:
1、背景:
①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
②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2、时间:1919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生效正式建立
3、总部:瑞士的日内瓦
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
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
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
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
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1、活动:
①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
②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
③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12、评价: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③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
高三历史第七册的知识点解析3
一、中国传统文化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步入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代:一方面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亮点。另一方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5.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采取过过激的否定态度。如新文化运动中的“_孔家店”,“_”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待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3.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3)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