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选修的必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掌握的巅峰,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识重新捡起来之后。这样看来,应对高二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二还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高一内容从头捡起,自己规划进度,提前复习。小编整理的高二数学选修的必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数学选修的必学知识点总结1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直线方程:
    1.点斜式:y-y0=k(x-x0)
    (x0,y0)是直线所通过的已知点的坐标,k是直线的已知斜率。x是自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y是因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
    2.斜截式:y=kx+b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该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此斜截式类似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两点式;(y-y1)/(y2-y1)=(x-x1)/(x2-x1)
    如果x1=x2,y1=y2,那么两点就重合了,相当于只有一个已知点了,这样不能确定一条直线。
    如果x1=x2,y1y2,那么此直线就是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x=x1,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如果x1x2,但y1=y2,那么此直线就是垂直于Y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y=y1,也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4.截距式x/a+y/b=1
    对x的截距就是y=0时,x的值,对y的截距就是x=0时,y的值。x截距为a,y截距b,截距式就是:x/a+y/b=1下面由斜截式方程推导y=kx+b,-kx=b-y令x=0求出y=b,令y=0求出x=-b/k所以截距a=-b/k,b=b带入得x/a+y/b=x/(-b/k)+y/b=-kx/b+y/b=(b-y)/b+y/b=b/b=1。
    5.一般式;Ax+By+C=0
    将ax+by+c=0变换可得y=-x/b-c/b(b不为零),其中-x/b=k(斜率),c/b=‘b’(截距)。ax+by+c=0在解析几何中更常用,用方程处理起来比较方便。
    高二数学选修的必学知识点总结2
    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焦半径:
    焦半径:抛物线y2=2px(p>0)上一点P(x0,y0)到焦点Fè???÷?
    p2,0的距离|PF|=x0+p2.
    求抛物线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条件确定动点满足的几何特征,从而确定p的值,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根据条件设出标准方程,再确定参数p的值,这里要注意抛物线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从简单化角度出发,焦点在x轴的,设为y2=ax(a≠0),焦点在y轴的,设为x2=by(b≠0).
    高二数学选修的必学知识点总结3
    (1)定义:
    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间的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二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三二分法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函数的零点不是点:
    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所以函数的零点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点.在写函数零点时,所写的一定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坐标。
    2、对函数零点存在的判断中,必须强调:
    (1)、f(x)在[a,b]上连续;
    (2)、f(a)·f(b)<0;
    (3)、在(a,b)内存在零点。
    这是零点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但不必要。
    3、对于定义域内连续不断的函数,其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函数值保持同号。
    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所在的区间时,首先看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否连续不断,再看是否有f(a)·f(b)<0.若有,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必有零点。
    四判断函数零点个数的常用方法
    1、解方程法:
    令f(x)=0,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解就有几个零点。
    2、零点存在性定理法:
    利用定理不仅要判断函数在区间[a,b]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f(a)·f(b)<0,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
    3、数形结合法:
    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先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看其交点的个数,其中交点的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取值常用的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
    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
    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