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必修总知识点分析


    学在于勤,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是获取知识的源泉,一个懒散的人,一个不知进取的人,一个故步自封的人,必是失败者。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不能三分钟热度,要持之以恒,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必修总知识点分析,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二物理必修总知识点分析1
    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
    (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3)计算公式:
    (1)物体的温度由升高到时吸收的热量:
    (2)物体的温度由降低到时放出的热量:
    二.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吸收的热量、温度的变化量无关。
    (3)水的比热容是。
    三、内燃机
    1、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内燃机。
    3、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4、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四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
    1、热值:①定义:把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②单位:J/Kg
    ③热值与热量的关系:Q=mq
    2.热机效率:①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上要尽量减少各种能量损失,有效减少摩擦。
    ③公式:n=Q有用/Q总×100%
    改进燃烧设备,加装消烟除尘装置,采取集中供热,在城市普及煤气和天然气的使用是保护环境,控制消除大气污染的方法。
    高二物理必修总知识点分析2
    1、LC回路振荡电流的产生
    先给电容器充电,把能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在电容器中。
    (1)闭合电路,电容器C通过电感线圈L开始放电。由于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作用。放电开始瞬时电路中电流为零,磁场能为零,极板上电荷量。随后,电路中电流加大,磁场能加大,电场能减少,直到电容器C两端电压为零。放电结束,电流达到、磁场能最多。
    (2)由于电感线圈L中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作用电流不会立即消失,保持原来电流方向,对电容器反方向充电,磁场能减少,电场能增多。充电流由大到小,充电结束时,电流为零。
    接着电容器又开始放电,重复(1)、(2)过程,但电流方向与(1)时的电流方向相反。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有效的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因为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才有可能有效的将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出去。
    采用什么手段可以有效的向外界发射电磁波?
    改造振荡电路——由闭合电路成开放电路
    2、电磁波的接收条件
    ①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
    ②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通过改变电容器电容来改变调谐电路的频率。
    ③检波: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中“检”出所携带的信号。.电磁波谱及其应用Ⅰ
    3、光的电磁说
    (1)麦克斯韦计算出电磁波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说明光具有电磁本质
    (2)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
    产生机理在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运动产生
    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产生的
    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3)光谱①观察光谱的仪器,分光镜②光谱的分类,产生和特征
    发射光谱连续光谱产生特征
    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
    明线光谱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由不连续的一些亮线组成
    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物质后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而产生的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由一些不连续的暗线组成的光谱
    ③光谱分析:
    一种元素,在高温下发出一些特点波长的光,在低温下,也吸收这些波长的光,所以把明线光波中的亮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称为该种元素的特征谱线,用来进行光谱分析。
    4、电磁波的应用:
    1、电视
    简单地说:电视信号是电视台先把影像信号转变为可以发射的电信号,发射出去后被接收的电信号通过还原,被还原为光的图象重现荧光屏。电子束把一幅图象按照各点的明暗情况,逐点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通过天线把带有图象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雷达工作原理
    利用发射与接收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出物体的距离。
    3、手机
    在待机状态下,手机不断的发射电磁波,与周围环境交换信息。
    手机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发射的电磁波特别强。
    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
    共同点: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它们波动的频率都取决于波源的频率;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都不变.
    不同点:机械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其波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波的频率无关.而电磁波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均为3.0×108m/s,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和波长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频率有关.
    不同电磁波产生的机理
    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的运动产生的.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伦琴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
    频率(波长)不同的电磁波表现出作用不同.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可以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和进行红外线遥感;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可用来杀菌和消毒;
    伦琴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本领,利用其穿透本领与物质的密度有关,进行对人体的_和检查部件的缺陷;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更大,在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探伤,测厚或用γ刀进行手术.
    高二物理必修总知识点分析3
    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
    薄膜干涉及其应用
    (1)原理
    ①干涉法检查精密部件的表面
    取一个透明的标准样板,放在待检查的部件表面并在一端垫一薄片,使样板的平面与被检查的平面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形成相干光,从反射光中就会看到干涉条纹,如图2-3甲所示。
    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那么空气层厚度相同的各点就位于一条直线上,产生的干涉条纹就是平行的(如图2-3乙);
    如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3丙所示,A、B处的凹凸情况可以这样分析:由丙图知,P、Q两点位于同一条亮纹上,故甲图中与P、Q对应的位置空气层厚度相同。由于Q位于P的右方(即远离楔尖),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Q处厚度应该比P处大,所以,只有当A处凹陷时才能使P与Q处深度相同。同理可以判断与M对应的B处为凸起。
    ②增透膜
    是在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表面涂的一层氟化镁薄膜。当薄膜的两个表面上反射光的路程差等于半个波长时,反射回来的光抵消。从而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显然增透膜的厚度应该等于光在该介质中波长的1/4。
    由能量守恒可知,入射光总强度=反射光总强度+透射光总强度。光的强度由光的振幅决定。
    当满足增透膜厚度时,两束反射光恰好实现波峰与波谷相叠加,实现干涉相消,使其合振幅接近于零,即反射光的总强度接近于零,从总效果上看,相当于光几乎不发生反射而透过薄膜,因而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
    增透膜只对人眼或感光胶片上最敏感的绿光起增透作用。当白光照到(垂直)增透膜上,绿光产生相消干涉,反射光中绿光的强度几乎是零。这时其他波长的光(如红光和紫光)并没有被完全抵消。因此,增透膜呈绿光的互补色——淡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