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基础常识的知识点解析


    高二是孤身奋斗的一个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基础常识的知识点解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物理基础常识的知识点解析1
    1、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2、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的微观结构:
    固体内部,微粒的排列非常紧密,微粒之间的引力较大,绝大多数微粒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小范围的无规则振动。
    晶体内部,微粒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周期性地排列(即晶体的点阵结构),不同方向上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正由于这个原因,晶体在不同方向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即晶体的各向异性)。
    4、表面张力
    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3)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高二物理基础常识的知识点解析2
    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vt?=2gs
    竖直上抛运动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点时间t=v0/g,上升到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高度:s=v0?/2g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基本公式:s=v0t+at?/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论:
    (1)v=vt/2
    (2)S2—S1=S3—S2=S4—S3=……=△S=aT?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6)vt?—v0?=2as
    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
    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高二物理基础常识的知识点解析3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s=v0t+at2;/2
    2.平均速度:vt= v0+at
    3.推论:
    (1)v= 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