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讲解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整理了高三物理知识点讲解,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高三物理知识点讲解1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三物理知识点讲解2
    1.电流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由低电势点流向高电势点(由负极流向正极)。
    2.电流强度: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1mA=10-3A,1μA=10-6A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如果是正、负离子同时定向移动,q应为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和。
    3.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2)定义式:R=U/I,单位:Ω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4★★.电阻定律
    (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公式:R=ρL/S。(3)适用条件:①粗细均匀的导线;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5.电阻率:
    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6.电功和电热
    (1)电功和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2)★焦耳定律:Q=I2Rt,式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焦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用的。
    (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①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成立),
    ②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不成立)。
    高三物理知识点讲解3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