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作为高三学子,我们不能再像高一高二一样的玩疯,要直面高三的挑战,认清高三,认清高三的自己,认清高三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小编整理了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1
    【一】
    吞噬细胞(即白细胞):
    来源:造血干细胞。
    功能: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消化消灭抗原。
    拜尔(A.P2017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l)实验是怎样做的?证明了什么?(P-47图3-3)
    ⑴、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再侧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黑暗中,胚芽鞘朝向侧放尖端的对侧弯曲。
    ⑵、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荷兰科学家(F.W.Went)在试验中有什么发现?他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⑴、1928年温特试验及发现:(P-47图3-4)
    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置于琼脂块上数小时后,移走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快。②、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快放置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
    发现:胚芽鞘朝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
    ③、对照: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快放置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发现:胚芽鞘不弯曲。
    ⑵、温特试验结论:
    ①、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某种物质。②、该物质能从胚芽鞘尖端运输到尖端下部。③、该物质能引起尖端下部某些部分生长。
    浆细胞:
    来源: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功能:分泌抗体。
    记忆细胞:
    来源:记忆B细胞来源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记忆T细胞来源于T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二】
    细胞免疫过程
    ⑴、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类似体液免疫)
    ⑵、反应阶段:T细胞受抗原刺激。
    ①、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少数_分化成为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这部分细胞长期保存。)。
    ②、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多数_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
    ③、记忆细胞再遇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_分化为大量效应T细胞。
    ⑶、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抗体杀灭抗原。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⑴、病毒:HIV,RNA作遗传物质。
    ⑵、病理:HIV病毒攻击免疫系统,破坏T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⑶、病症:初期: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后期: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
    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死亡。
    ⑷、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三】
    免疫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免疫功能过高):
    1、自身免疫:在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所引起的作用。
    2、自身免疫疾病: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的现象。
    3、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缺陷疾病分类:
    ⑴、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造成,生来就有。
    ⑵、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后天形成。
    达尔文试验发现:
    ①、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
    ②、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③、用锡箔小帽将胚芽鞘的尖端罩住,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2
    【一】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两者比较: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刺激
    ↓
    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
    ↓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
    抗体清除抗原
    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
    ↓
    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
    ↓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
    ↓
    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五、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1、_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_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3
    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酶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酵母菌、植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
    (动物骨骼肌细胞、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细胞的无氧呼吸)
    三、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一、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