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方法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也是不变的。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即比较量÷标准量= ,得到的商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找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是它们的公因数。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方法:
列举法:运用找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到两个数各自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因数中相同的因数,这些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再看看公因数中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公因数的方法: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因数,再看看这些因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大的数的因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例如:找15和50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可以先找出15的因数:1,3,5,15。再判断4个数中,哪几个也是50的因数,只有1和5,1和5就是15和50的公因数。5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练习知识点
一、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
1、太阳明天从西方升起。____
2、火车的载客量比客车大。____?
3、明天阴天。_____?
4、我们班下星期得到卫生流动红旗。____?
5、爸爸的年龄比他儿子的年龄大。_____
6、时间在不停地流逝。_____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有一人盒子,里面装着4枚白棋和8枚黑棋,任意从盒子中摸出一个,摸出(???)的可能性较大。?????
A、白棋???????
B、蓝棋????????
C、黑棋?
2、在一个箱子里摸糖,如果能摸到一块奶糖,那么这个盒子里一定有(???)?????
A、水果糖?????
B、巧克力糖?????
C、奶糖?
3、今天星期五,明天(???)是星期六。?????
A、可能???????
B、不可能???????
C、一定?
4、一个立方体,六个面分别写着1~6六个数,任意抛一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数朝上的可能性大????????
B、双数朝上的可能性大?????
C、单数和双数朝上的可能性一样大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看一看”,让学生多“做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
二、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应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