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组织语文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如何有效的组织语文教学,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语文教学方法一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分工(也可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自责任,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
    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及其他成员等。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对组员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小组长人选不要固定,要引进竞争机制,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促进竞争向上。记录员的职责是将本组经讨论达到共识的内容和组员发言要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讨论的情况归纳总结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如果讨论小组人数多还可配备协调员,监督员、资料员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等。每人担任不同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合作和公平竞争,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合适的评价和奖励是支撑有效小组讨论的重要力量
    每次小组活动后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观点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巩固和扩大讨论成果。允许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评比,看一看哪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要把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相结合,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语文教学方法二
    建立学习小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学前分组法和临时分组法。学前分组法就是合作学习前由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临时分组法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是按事先确定好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是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喜欢学习同一个内容的学生或采用同一种学习方法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阶段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以使学习小组在特定情况下发挥最大的作用。
    明确学习目标
    漫无目的的小组讨论只会降低课堂效率,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因而要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就要在实施小组讨论前明确学习目标。在设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学习目标不应拘泥于课本知识,而应是开放性的发散性的,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及探究能力相适应,尤其是布置的任务应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除此之外,不同的学习阶段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应当有所区别,如学习新课文时,小组讨论应围绕课文展开,为的是更好地理解课文;而单元小结或阶段性复习时,小组讨论的问题应围绕学习方法展开,为的是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的作用
    虽然整个小组讨论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权,但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教师的作用主要有:(一)指导学习小组的划分,和设计课堂讨论内容,合理的小组划分能够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而讨论内容是否科学又关系着课堂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因而教师应对这两个问题特别注意;(二)布置学习任务,并及时予以学生帮助和指导,这要求教师不但能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还能够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帮助其解决问题或者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评价和鼓励,作为课堂小组讨论活动的收尾,评价和鼓励是十分重要的,这要求教师认真观察和总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并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最终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
    语文教学方法三
    第一,用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和谐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情辞恳切、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观点中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讨论,乐于讨论。事实证明,充分尊重学生不同见解的做法,不但构建了师生的和谐关系,还使学生的一些新奇而富有创造的观点不时在课堂中涌现出来。
    第二、精心选择讨论的问题。
    课堂讨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了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鉴于此,在不少语文教学公开课中,课堂讨论被一些语文教师作为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在教学环节中无视教材的特点和具体的要求,千篇一律开展“轰轰烈烈”的课堂讨论,以突出“议论纷纷”的课堂气氛;更有甚者,发展到了“一讨(论)到底”的局面,这实在是对课堂讨论的误用滥用!我们要精选讨论的问题,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争执,有必要进行讨论,以正本清源。通过讨论,能使学生的观点由分散到统一,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得到认识的升华。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考虑是否进行讨论,因为讨论这一教学形式本身就具有集集体智慧来解决难题的优势。设计讨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价值,又要使学生能够接受。
    第三、灵活选择讨论的形式,合理调控讨论的过程。
    课堂讨论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指导式讨论、辩论式讨论、报告式讨论、陈述评价性讨论、相互提问式讨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讨论内容的特点等因素来确定恰当的讨论形式,要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言、有所获。
    如何有效的组织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