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编版21-27课)


    小学语文“部编本”新教材的编写也是最大的亮点之一,不再拘泥于以往简单的知识,是将学生、老师的思维更加开阔。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编版21-27课),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编版21-27课)
    学习语文的六步法
    5分钟怎样背诵语文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编版21-27课)
    21.《大自然的声音》课文原文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ní)喃(nán)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拉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22.《父亲、树林和鸟》课文原文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 tuó)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读huì鸟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23.《带刺的朋友》课文原文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缓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劈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地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 这不是刺猬吗?
    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迫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24.《司马光》课文原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5.《掌声》课文原文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犹豫。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6.《灰雀》课文原文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27.《手术台就是阵地》课文原文
    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
    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担架队抬起做过手术的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返回目录
    学习语文的六步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返回目录
    5分钟怎样背诵语文课文
    一、读熟法。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二、尝试背诵法。朗读三二遍后,就试着背。若背不出来,就打开课本看一看,然后再背,直到完全会背为止。
    三、分解背诵法。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一部分一部分,一层次一层次地熟读、背记。被分解成几部分或几个层次的内容能背下来了,再连起来整体背诵。
    四、摘关键词(提纲)法。把要背的课文中的关键词摘出,写在本子上,按关键词的提示,时而俯首闭目,时而张眼瞅书,自己考自己。
    五、背默结合法。自己认为已能背诵了,就默写一次;默毕,翻开书页自己校正。凡有错处或漏处,自己划上记号,重新背记。再背再默,再默再背,直到连标点符号也无误为止。
    六、浮现形象法。适用于背诵情景交融,文字画面强的文章与诗词。运用此法,还可在纸上随意地画简笔画,让画助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