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6篇


    对于刚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对学生的来讲就更为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篇一
    地理是初一学生刚接触的新学科,在教学中是通过大量的幻灯图片,从学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入手,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方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的。
    本节课分三大模块来进行:
    一、“什么是地理”。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我国东汉王允对天文、地理有深入的研究。在西方,地理的意思是“大地的记述”。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对地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印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的科学。它包括自然地理:如地貌、地质、天文、水文、气候、土壤等;人文地理:如人口、人种、宗教、城市、经济等合作探究:谈谈我们身边的地理
    二、“为什么要学地理”?
    (一)解开地理之“谜”
    运用图片展示学生熟悉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教学中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为什么?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主要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入手,重点列举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一想:建设服装厂、乳品加工厂该如何选址?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展示大量的地理图片,从服饰、体育活动等入手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服饰”为重点,分析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乡随俗”。
    三、“怎样学习地理”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提出必要的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好《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
    2、课堂上:
    (1)会听,根据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听讲,听重点、难点。
    (2)会看,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途径,养成“一手书一手图”的习惯
    (3)会记:对重点知识做好标记,同时也要做好笔记。
    3、课下:及时复习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作业。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篇二
    对于刚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对学生的来讲就更为重要。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以疑激趣
    教学片段一:(同步展示图片)——
    教师问: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
    学生1:他们那地方很穷,修不起房子。
    学生2:不对,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穷。
    学生3;老师,是不是因为那地方环境优美,住在屋顶可以尽情地欣赏周围的风光,站的高,看的远。
    学生4:不对,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
    老师:同学们,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学习地理,学好了你的知识自然就丰富起来了,你就能解释了这些奇怪的现象。
    学生们:老师,我们现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为什么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
    老师:好吧,请同学们看地图,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_带地区,终年气温很高;气候干旱,很少下雨,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学生们:啊?原来如此呀!
    教学片段二:——
    老师问:来自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1;他们没有鞋子穿,已经练出了赤脚走路,所以跑起来快。
    学生2:不对,没有鞋子穿与跑的快没有关系。
    学生3: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追赶野兽练出来的。
    学生4:是不是因为他们经常没有水喝,锻炼出了忍饥挨饿的本领,在跑步中不觉得渴、饿。
    老师:大家思维很活跃,老师感到很是欣慰,不过,你们说的还是没有科学的依据,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学好地理。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为什么。请看图,非洲东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含氧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这也是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通过探究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学习地理这门课好不好呀?有趣没趣呀?
    学生:好,很有趣。
    评析:
    教师提出了一些的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以疑激趣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老师让学生先七嘴八舌地发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谈话、聊天的形式来和学生对话,体现了师生关系民主、融洽。也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方法
    教学片段:
    教师问:同学们,既然地理课能让我们内知道很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地理课呢?
    学生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2:及时做作业和复习
    学生3:上课认真听讲,不说小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学生4: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日晒网。
    教师;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了解一些地理现象,你还的必须首先知道它们在地球的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去分析产生一些现象的原因,对不对呀?
    学生们:对
    学生5:老师,像我国南方为什么就热,北方为什么就冷,这要看地图才能分析出来。
    学生6:为什么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人烟稀少,这也的看地图就能分析出来。
    学生7:如果不看地图,我们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美国在什么地方。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学习地理离开了地图,就等与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要想学好地理的确需要大家做好课前语系、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你们说的这些道理是学习每一门课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理学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几方面以外,我们还得重视学会读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评析:
    长期以来,所有的课程的学习都好似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一言堂,根本没有学生发言的权利,以上对话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课堂充满了民主的气氛,从对话中也能感到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种把学生看成什么也不知道的陈旧的观念在这里荡然无存。
    案例反思:
    本课以“聊天”、“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尽量利用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维、积极发言,学习有兴趣。坚持了“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的思维在前马脚市的点拨在、评价在后”的原则,使学生树立起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篇三
    一、分析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
    本节课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一节,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二、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往往给心理上造成了不适应。为了扭转这种情况,除社会、家庭、学校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外,作为地理教师也应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学法上入手,从这节课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教育他们认识地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三、分析教材内容
    1.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强烈_和兴趣。②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课的方法,为学生学好地理课指出正确的途径。
    2.知识结构(如下表)
    3.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地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教师要用“磁性效应”强烈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5.教学思路①采用提问、讲解、读课文等综合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告诉学生,学习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②通过“想一想”,利用彩_片、地图册、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演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初步掌握从5个方面思考的学习地理方法。③课后组织课外地理兴趣小组。从课外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中增加地理知识的学习。办地理小专刊、黑板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外兴趣小组。
    6.课程类型阅读欣赏课。
    7.课时安排1课时
    8.教具准备①自制本课知识结构图。②自制学习地理五步法图表(贴在教室)。③收集有趣的地理知识图片2~3张。
    9.学具准备课本、地图册、填充图、红蓝铅笔。
    10.组织教学(3分钟)
    四、教学过程
    教师用信任的目光,将学生看一遍,然后充满_地向学生讲道:“宁静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们每一个都像地球一样,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满天的星星组成了庞大的银行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更大的河外星系。地球仅是银河系内的一个成员,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如果说,河外星系就像我们的学校,银河系就像我们的班级,太阳系则是班上一个小组,地球就是我自己”。我们今天就学习地理课第一节‘学习地理认识人类之家’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①为什么要学习地理(13分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真正面目还认识不清楚。例如,我国“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测量出我国大陆每年向东偏南运动8毫米;科学家预言地球轨道正面临陨石进入的高峰期,美国科学家自1994年开始利用卫星控测陨石突破大气层后的轨迹;我们附近的小造纸厂给我们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地理课中要研究的问题。教科书中讲了7个地理学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教师板书7个问题将在地理课本中的那些章节详细讲解:地球运动──气候──地形──地壳运动──资源的利用及工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章节。
    教师小结:地理课的内容远比这些问题广阔的多,中国的、外国的、本地的,同学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地理专业学习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别,学习研究的目的都是了解认识人类之家,让人们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
    ②看彩图,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知识(8分钟)
    引导学生看彩图:火山喷发
    东方明珠香港图片
    初中地图册
    让学生想一想: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旅行、书报、看电视、天气预报、筑路、治理环境等等”
    ③怎样学好地理(13分钟)教师将学好地理应思考的5个方面贴在黑板上引导讲解。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同人类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处理好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会阅读地图,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引导组织地理课外活动,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办地理小专刊,收集地理自然景观图片等,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才智,启发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兴趣。
    ④地理小游戏(3分钟)话说世界稀奇事。活动内容始终围绕地理题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课后小结(5分钟)
    讲地理科学的发展前景。培养热爱“人类之家,建设人类之家──地球”的远大情怀。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3. 情感目标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2.使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以及其提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地中海曾经有座美丽的小岛,它有一个神秘而古怪的名字“幽灵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小岛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
    幽灵岛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
    今天我们就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
    师: 在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耕种田,耕种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久已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可以出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1、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古井等人的总称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已往是什么状态?)
    4、荷兰的国土面积在已往的百年中为何在不停扩大?
    师:请同学们总结海陆变迁的方式?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更;2.海平面升降;3.人的总称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就是固定不变的呢?
    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宛如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1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咱们来阅读一下《魏格纳与大陆飘逸假说》。
    生:阅读。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何?同学们都学过剪纸可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到各处观察,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咱们同窗做事也是一样,要注意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谁来介绍1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终身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师:魏格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建立,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出示大陆漂移课件)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四周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结构。
    师: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活动:分组讨论。
    总结:
    生:之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罗巴洲与南北美洲逐步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
    生:太平洋在逐渐缩小。
    师:太平洋将来会怎样呢?
    生:会消失。
    师: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总结:
    生:煤是树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树是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说明南极大陆之前不在这里,而是在1个温暖多雨的地方,后来才漂移到这里的。
    师:所有刚才咱们讨论的问题都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魏格纳用生命代价收集证据,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这给咱们以很大启迪,同学们前面讲的都很好。咱们对大陆漂移假说探讨这么多还有什么怀疑吗?
    生:大陆为何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
    师:提的很好。大家回去后收集质料,下节课咱们一起讨论,好吗?
    练习:1、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
    2、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来的、在什么时候?
    3、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依据和验证过程,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最后由老师总结得出结论。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篇五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是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半球分界线;
    2、经纬度的判读。
    一、课件打出谜面,让学生大声朗读两遍,朗读时注意红色的字,然后猜出谜底
    (过渡)说明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
    二、听歌曲、观祖国自然风光和祖国发展成就等图片。老师同时带有感情色彩朗读课本序言,从而导入新课
    (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让我们在看看其他几个国家的位置,教师展示课件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位置。
    (一)伟大的祖国
    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活动2:对比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做适当提示。让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二)辽阔的疆域
    活动3:通过找出我国四至点及量算东西南北跨度,说明我国疆域辽阔。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完成。
    活动4:完成课本P3活动题②、④并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国南北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东西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尽可能的给与充分评价并进行总结。
    (过渡)我国南北季节的差异、东西晨昏的差异有如此之大,是因为我疆域十分辽阔展示各国领土面积比较表,说明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过渡)我国不仅陆域广大,而且也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之一.
    活动5.读课本P4第二段,完成课本活动题①、②并填空白图。教师适当补充领海、内海内容,说明我国海域辽阔,是世界海洋大国。
    (三)众多的邻国
    (过渡)我国不但有辽阔的疆域,而且也有众多的邻国
    活动6. 读课本1-5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找出我国陆上邻国。
    2.从北向南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3.在下图上填出我国的邻国。
    师生共同完成,说明我国邻国众多。
    三、课堂小结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疆域
    1.领土四至点
    最北——漠河以北何龙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疆域辽阔
    1)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2)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屿众多,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
    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由教师分析总结并说明对地理位置评价的一般方法。
    猜谜语是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热情;听歌曲、看图片使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小组讨论代表上台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学习成果的展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善于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加深学生对我国领土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并检测效果。
    强化学生识图记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复习巩固,再现知识点,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评价方法 。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做《练习册》相关练习。
    _通过与小组伙伴交流测试题/或教师核对答案.给自己打分: 分。
    _本节课,在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方面,你给自己的评价等级是: (优/良/一般/差)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 本节课注重引导生抓本节课的重点来教学: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2、辽阔的疆域(分别从巳至点、陆地面积、海洋面积、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等方面来分析);
    2、 注重突破难点:采用引导生看图识别的方式来学习,既培养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
    【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资料。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向日本学习哪些防震减灾知识?
    (三)巩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看图思考: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明作业任务:自然环境决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请大家课下做一个调查。带着以下问题你们家有哪些日本产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归类做个统计图表。
    六、板书设计
    第七章 第一节: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2. 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二、地形特点
    1. 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2.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 山地地形为主 ---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