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最新


    化学的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最新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最新,欢迎查阅!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二、走进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
    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过滤操作: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9、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10、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1、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
    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液体:CH3OH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