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学习会使你获得许多你成长所必需的“能源”,学习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希望,学习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资本”。但同时,学习也使你付出许多,其中包括你的努力你的钻研你的时光你的心血和汗水等。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1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2
    1、光的干涉现象: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步调差恒定)的两束光,在相遇的区域出现了稳定相间的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现象。
    (1)产生干涉的条件:
    ①若S1、S2光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符合,(n=0、1、2、3…)时,出现亮条纹;
    ②若符合,((n=0,1,2,3…)时,出现暗条纹。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
    (2)熟悉条纹特点
    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2.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原理:两个相邻的亮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Δx=lλ/d
    测波长为:λ=d?Δx/l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只改变缝宽,用不同的色光来做,改变屏与缝的间距看条纹间距的变化
    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白光:中央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因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光波的波长越长,各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各色光在双缝的中垂线上均为亮条纹,故各色光重合为白色。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双缝间距是已知的,测屏到双缝的距离,测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测出个亮纹间的距离,则两个相邻亮条纹间距:
    3.光的色散:
    不同的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干涉现象,用不同色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是不同的,说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从红光→紫光,光波的波长逐渐变小。
    4.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现象
    把这层液膜当做一个平面镜,用它观察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反射的光形成的,与双缝干涉的情况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用图中实虚线来代表两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在某些位置叠加后加强,出现了亮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现了暗纹。
    注意:
    关于薄膜干涉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1)是哪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2)应该从哪个方向去观察干涉图样;
    (3)条纹会向哪个方向侧移
    5.应用
    (1)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的增透膜。
    (2)检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
    6.光的衍射现象
    光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进入阴影区域里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与波长可比(相差不多)或更小。
    单色光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侧为不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应用: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3
    (1)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带负电荷。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在空间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更加接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排斥力同吸引力达到相对平衡。极性分子之间按异极相邻的状态取向。
    (2)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当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极性分子电场的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使原来的非极性分子产生极性。这样,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也就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极性分子对非极性分子有诱导作用。
    (3)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间不可能产生上述两种作用力,那又是怎样产生作用力的呢?
    我们说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从整体上讲的。但由于核外电子是绕核高速运动的,原子核也在不断振动之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位置会经常出现瞬间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经常出现瞬间的不重合,也就是说非极性分子经常产生瞬时极性,从而使非极性分子间也产生了相互吸引力。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即范德华力。范德华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电性吸引力。